登革熱病例通報寧濫勿缺,落實登革熱疫情防治工作


登革熱係藉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而傳播,感染登革熱病毒後約經過3~14天的潛伏期後發病,而患者在發病前1天及後5天期間,血液中會有病毒的存在,此時若受到斑蚊的叮咬,經8~12天後,斑蚊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而造成疫病擴散流行。因此,要有效防治登革熱,必須及早發現病例,才能迅速採取防治措施,減少病例擴散的機會。

疾病管制局表示,自民國88年登革熱列為法定傳染病,並成立通報系統時,即透過各種管道,鼓勵醫師以「寧濫勿缺」的原則,發現疑似病例即通報,俾利衛生單位採取各項防治措施,這些管道包括:

1.        多次行文給衛生及醫療單位,轉知並鼓勵醫療院所醫師通報。

2.        印製海報,請地方衛生單位張貼於轄區醫療院所,並提醒醫師加強通報。

3.        透過醫事團體及醫學會等,轉知醫事人員多加通報。

4.        發佈新聞稿,呼籲醫師提高警覺,加強疑似病例通報。

5.        訂定通報獎勵辦法:如醫師通報境外移入病例確定者及各縣巿鄉鎮第一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給予獎金。

    今年登革熱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師通報個案已累計11,195例,其中3176例經確認為陽性個案,陽性率為28.4﹪,確定病例數並未較14年前增加,且本週與前幾週比較,亦無特別增加的情形。但疾病管制局仍呼籲醫師加強通報,尤其在高雄縣市登革熱流行地區以外的縣市,醫師亦應提高警覺,如懷疑病患罹患登革熱,要儘速通報衛生單位,以便採行緊急預防措施。

發佈日期 200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