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通報今年首例弓形蟲感染人類確定病例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佈今年首例弓形蟲感染症通報確定病例,個案為33歲女性,居住於新竹縣,因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就醫,經實驗室檢驗血清為陽性,據調查個案並無相關旅遊史,但曾接觸貓狗等寵物。
弓形蟲感染症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其病原為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係一種細胞內寄生的原蟲,可感染大部分溫血動物;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的最終宿主(final host),而其他所有的溫血動物(包括人類)都可以因誤食貓糞便中已完成芽孢化的卵囊(sporulated oocyst)污染的水或食物,或是吃到其它未煮熟受到感染動物組織中的囊體(tissue cyst)而被感染,但人類除經胎盤傳播的先天性感染、輸血及器官移植可能傳染外,弓形蟲並不會直接人傳人。
感染弓形蟲到出現臨床症狀之間的潛伏期為10~23天,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蟲,通常是沒有症狀,少部分急性感染病患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倦怠、衰弱及中度發燒(38~38.5oC)的情形。懷孕婦女若於懷孕期間初次感染弓形蟲,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有些新生兒沒有症狀,不過經過幾個月後,可能會開始出現視力不良、學習障礙和心智發育遲緩等現象;臨床上可見到的症狀,還包括:皮膚紅斑丘疹、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黃疸、血小板低下、水腦症(hydrocephalus)、小腦症(microcephaly)、顱內鈣化、神經病變及視網膜脈絡炎(retinal choroiditis),並造成失明。
該局呼籲民眾及懷孕婦女,肉類食用前要以66℃以上加熱或煮熟,在烹調的過程中應避免試吃;另外如欲飼養寵物,應使用乾飼料、貓罐頭、或煮熟的食物餵養家貓,避免使用未經煮熟的肉、內臟、或骨頭,清理貓沙應戴手套,清理後必須洗手;懷孕婦女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貓。

 

發佈日期 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