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特寫


2014年世界瘧疾日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研究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

2014年 第30卷 第8期

摘要:

         2014年世界防治瘧疾日(World Malaria Day)仍將繼續以「投資未來:戰勝瘧疾」(Invest in the Future: Defeat Malaria)為主題,希望能為抗瘧承諾重添活力,亦是2013年後數年的工作目標。世界瘧疾日定於每年4月25日,是在2007年第60屆世界衛生大會所決議設立,目的是喚起世界各國、研究機構、慈善組織及基金會等全球合作夥伴對瘧疾的重視,提供防治經費並展開積極作為。

         過去十年,由於國際支持瘧疾防治措施的經費大量增加,有助於大幅降低瘧疾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在防治瘧疾的鬥爭中取得重大進展。世衛組織估計2000年至2010年間,全球瘧疾發病率下降17%和瘧疾專一的死亡率下降26%。部分已在進行瘧疾消除的國家,表現成果更是令人驚艷,其中亞美尼亞,摩洛哥,土庫曼斯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過去5年更是已無瘧疾病例報告。目前已有50個國家正朝著世衛組織所訂,到2015年將瘧疾發病率降低75%的目標穩步前進。 然而,上述國家僅佔全世界瘧疾疫區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疫區則集中在佔瘧疾相關死亡總數80%的其他14個國家,每年約有2.19億人感染瘧疾,其中約有66萬人死亡,大部分是發生在最貧窮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5歲以下的兒童。然而,多數病例從未得到妥善檢驗或登記,以致全球瘧疾流行病學的統計多有疏漏。近年來,在柬埔寨、緬甸、泰國和越南已陸續檢測到對對青蒿素有抗藥性的瘧疾,若此抗藥性瘧疾蔓延到印度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則將會為全球公共衛生帶來可怕的後果;而國際捐獻的資金亦不見增加,使得瘧疾防治推進的速度減緩下來。因此,全球瘧疾的防治仍然面臨重大挑戰,稍加疏忽將會逆轉過去努力的成果,需要全球合作夥伴持續提供經費,一起努力推動必要的研究及防治計劃,以控制並最終消滅瘧疾。

         雖然瘧疾消除的國家與其全球合作夥伴在打擊瘧疾的戰爭中已經取得重大成果,一些新的流行病學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將面臨重大挑戰。這些流行病學的變化主要發生在進行瘧疾消除的國家。已發現瘧疾病例的發生逐漸朝成年男性、境外移入、地理集群、移民和其他較難接觸之群體(hard-to-reach group),間日瘧感染的方向增加。目前瘧疾防治的措施和策略已不能跟上並解決此進行中的變化,迫切需要新的戰略與思維。故發展可使用於當前和未來診斷、藥物和疫苗的新設備與技術,將是後續瘧疾防治的關鍵。 另外,瘧疾研究與防治機構間的合作整合及跨國防瘧籌資機制的建構,亦是持續朝向瘧疾消除的重要因子。世界瘧疾日設立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世人需在瘧疾防治繼續投資並保持政治承諾,以達到世衛組織所期望的受瘧疾影響的國家可以相互交流經驗並相互支持,新捐助者可以加入遏制瘧疾全球夥伴關係,研究和學術機構可以向專家和公眾介紹科學進展,全球夥伴、機構和基金會可以展現其努力,並思考如何進一步擴大干預措施。

         臺灣自1965年宣布瘧疾根除至今已將近半個世紀,目前仍處於瘧疾保全期,持續瘧蚊調查、病患治療追蹤、居家環境消毒等等防瘧作為,以期能永久保存此傲人防治成果。臺灣近年來的瘧疾病例逐漸減少且皆由境外移入,主要以惡性瘧疾間日瘧為主,來自亞、非、中南美及大洋洲的瘧疾盛行區。由於臺灣醫療衛生進步,學術能力與防治技術卓越,已進一步協助友邦聖多美普林希比共和國的瘧疾防治計劃,將瘧疾盛行率由2004年以前的40 - 50%降至目前3%以下,亦首先應用環型恆溫核酸增幅法(LAMP)及聚合酶連鎖反應(PCR)等新技術在瘧疾檢驗,提高瘧疾檢出率,協助病患追蹤治療,獲得國際肯定,並鞏固臺灣與聖多美的邦誼,拓展醫療外交,提升國際能見度。

         臺灣瘧疾根除雖已超過40年,但在當前氣候變遷及全球化的影響下,只要世界瘧疾仍然存在的一天,臺灣就存有瘧疾入侵的風險,無法獨善其身。因此,臺灣也應審慎思考未來瘧疾防治的作為及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作出臺灣對國際瘧疾防治的承諾,以呼應世界防治瘧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