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5期
原著文章
姬姆薩染色法、瑞氏-姬姆薩染色法與劉氏染色法對瘧原蟲鏡檢之探討
DOI: 10.6524/EB.202503_41(5).0001許珍禎、許世芬、李淑英*、賴羿雯、邱之柔
2025年 第41卷 第5期
通訊作者: 李淑英*
摘要:
瘧疾是不可輕忽且具有生命威脅的急性傳染病,惡性瘧原蟲更是致死率最高的寄生蟲,快速且正確地診斷對於瘧疾治療以及防止感染傳播至關重要。血液抹片的顯微鏡檢查為診斷瘧疾的黃金標準,本文比較姬姆薩染色法(Giemsa stain)、劉氏染色法(Liu's stain)及瑞氏-姬姆薩染色法(Wright-Giemsa stain)三種國際上及我國醫院常使用的血液抹片染色方法的效果,探討其對瘧原蟲寄生在紅血球之形態、細胞核、細胞質、色素、許氏斑點(Schüffner's dots)及茅氏裂縫(Maurer's cleft)鑑別能力之差異。結果顯示,Giemsa stain在識別瘧原蟲的所有形態較佳,但相對較耗時,且並非所有醫院均備有Giemsa染劑。國內普遍使用的Liu's stain及Wright-Giemsa stain簡單且快速,可辨識瘧原蟲形態,其中Liu's stain更能鑑定瘧原蟲種別,幫助臨床醫師快速診斷通報及正確投藥治療。
關鍵字:姬姆薩染色法、瑞氏-姬姆薩染色法、劉氏染色法、瘧疾、鏡檢
原著文章
沙狀病毒出血熱之流行、檢驗診斷、治療與疫苗發展現況
DOI: 10.6524/EB.202503_41(5).0002江亭誼
2025年 第41卷 第5期
通訊作者: 江亭誼
摘要:
沙狀病毒(Arenaviruses)可引起人類嚴重且致命的出血熱,為野生囓齒動物傳播之人畜共通傳染病,其囓齒動物宿主繁殖率高、分佈廣泛且能夠生存於多種棲息地,因此傳播病毒的致病風險需要被關注,其中拉薩病毒在西非國家頻繁造成疫情,有症狀之患者死亡率很高,存活者常遭受各種永久性後遺症(如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造成極大的社會經濟負擔,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研發藍圖(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lueprint, WHO R&D Blueprint),將其訂為排序優先病原體之一。由於沙狀病毒高致死率、跨境傳播之風險以及用於生物武器,可能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需要積極發展醫療對策(medical countermeasures)加以防禦。本文就沙狀病毒引起人類出血熱之流行概況與醫療對策之進展進行綜述,以做為未來風險評估與防疫政策訂定之參考。
關鍵字:沙狀病毒、拉薩病毒、囓齒動物傳播、人畜共通傳染病
歷年疫情報導文章
篇名 | 卷期數 | 發刊日期 |
---|---|---|
查無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