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特寫


2025世界肝炎日

DOI: 10.6524/EB.202507_41(14).0002

許家瑜*、林瓊芳、張雅姿、楊靖慧

2025年 第41卷 第14期

通訊作者: 許家瑜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組

摘要:

       肝炎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後續造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毒造成全球重大健康危害及高疾病負擔,又以B型或C型肝炎病毒為甚,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為提升各界對病毒性肝炎的認知,並喚起國際社會積極推動病毒性肝炎的預防、診斷與治療工作,將發現B型肝炎病毒並開發出診斷與檢測方式的Baruch Samuel Blumberg教授生日(7月28日)訂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
        WHO於2016年宣示於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並自2017年起以「消除肝炎(Eliminate Hepatitis)」為主軸,每年規劃倡議行動,除了提升各界對肝炎的認知,呼籲各國擴大資源投入病毒性肝炎檢測與治療、將B型肝炎疫苗納入預防接種時程及提高疫苗覆蓋率,並提升醫療服務的可近性。然而依據WHO資料,2022年全球仍有超過3億人罹患及130萬人死於慢性B、C型肝炎,僅有45%的新生兒於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1劑B型肝炎疫苗。為促使全球正視並排除消除肝炎的障礙,2025年世界肝炎日以「Let’s Break It Down(排除障礙)」為主題,呼籲各國立即採取行動,透過簡化與整合疫苗接種、安全注射行為、減害、強化病毒性肝炎篩檢與治療等方式,排除財政、社會及系統性障礙,以加速邁向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全球目標。
      B型肝炎主要透過母嬰垂直傳染,新生兒感染將大幅增加日後罹患慢性肝炎或肝癌的風險。為此,我國全面實施孕婦B肝篩檢及嬰幼兒疫苗接種政策,新生兒於出生24小時內接種首劑疫苗的覆蓋率逾九成,第3劑疫苗接種率亦超過98%,皆符合WHO設定之消除B型肝炎指標,而孕婦B肝帶原率由疫苗接種政策實施前的17.5%降至2024年的1.88%。針對帶原母親所生子女,另於出生24時內提供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滿1歲後進行追蹤檢查,必要時提供追加接種。另為降低母嬰垂直傳染風險,自2018年起,全民健康保險已給付病毒量達106 IU/ml之孕婦於孕期27週後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並於2025年6月1日起進一步調降治療門檻至2 × 105 IU/ml,與國際建議標準接軌。
        C型肝炎雖尚無疫苗可預防,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持續強化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通報與個案追蹤轉介治療、提升血液透析機構感染控制品質、落實醫療院所侵入性醫療感染管制、提升專業人員、高風險族群及一般民眾之防治知能等介入措施,急性C型肝炎個案數自2020年起逐年下降,合併HIV感染比例亦自2021年的49%降至2024年的39%。對於社區注射藥癮者,疾管署持續辦理藥癮愛滋減害計畫,除了設置衛教諮詢服務站,亦免費提供清潔針具、注射液及回收廢棄針具,2024年發出約338萬支清潔針具,回收率達96%以上,已達WHO設定之消除C型肝炎指標。
        為守護國人健康,並呼應WHO於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之願景,疾管署將持續推動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防治,透過疫情監測、跨部門合作及公私協力,積極籌措財源,排除各項障礙,適時調整防治措施,期全面降低B型與C型肝炎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攜手邁向無病毒性肝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