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特寫


2018年世界肝炎日

DOI: 10.6524/EB.201807_34(14).0003

邱冠霆、邱珠敏、周玉民、楊靖慧

2018年 第34卷 第14期

通訊作者: 邱冠霆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組

摘要: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世界肝炎日訂定的主題延續去年主題為「消除肝炎 (Eliminate Hepatitis)」,WHO指出全球約有3.25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約超過2.9億人(約90%)並不知道本身為感染者,且每年約超過130萬人死於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由A、B、C、D、E型肝炎病毒所引起,傳染途徑可分成二類,一類是透過糞口傳播,如A型及E型肝炎,主要藉由食用遭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另一類則由體液或血液傳染,如B、C及D型肝炎,可經由不安全性行為、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等)、接觸污染針具、注射器等方式而遭受感染。

就病毒性肝炎預防層面而言,其中A型及B型肝炎可透過接種疫苗預防,而我國已將A型及B型肝炎疫苗列為幼兒常規疫苗項目,可有效提升幼童對於A、B型肝炎之免疫力,其中A型肝炎疫苗是自本(2018)年起新增納入,實施對象為2017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年滿12個月以上之幼兒,每名幼兒接種2劑(間隔至少6個月),每年預估有20萬名幼童受益。此外,我國自1986年起,已全面提供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予B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母親所生子女,而針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母親所生子女,政府刻正研議可望未來能全面提供HBIG接種,以減少母嬰垂直感染機率。另一方面,我國自107年2月起,也已將Telbivudine及Tenofovir等抗病毒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可使用於治療高傳染性B型肝炎孕婦,期盼藉由雙管齊下策略與防治措施,更有效阻斷B型肝炎病毒透過母嬰垂直感染之途徑,使得下一代免於B型肝炎感染的威脅。

此外,醫源性感染為急性B、C型肝炎感染重要傳播途徑之一。我國自2017年1月起,依據醫療法之規範,須全面性提供安全針具,並透過辦理醫院感染管制查核及醫療人員教育訓練等方式,提升醫事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及確保安全注射行為等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以避免醫療行為造成肝炎傳播。

除各項預防感染措施外,台灣肝炎防治更需要強化篩檢及積極治療的防治策略,期透過跨機構及部門協調及分工、政府與產官學界及民間團體或企業合作,儘早達成WHO 2030年消除肝炎目標,維護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