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特寫


世界免疫週 

DOI: 10.6524/EB.202104_37(8).0002

林宜平*

2021年 第37卷 第8期

通訊作者: 林宜平*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組

摘要: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感染與傳播最有效益之預防措施,惟時至今日,全球仍有近2,000萬名孩童未完成應接種之疫苗,許多青少年、成人以及長者亦未按時接種必須之疫苗。為促進疫苗接種,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將每年4月的最後一週(4月24至30日)訂為「世界免疫週(World Immunization Week)」,今(2021)年的主題是「疫苗使我們更靠近 (Vaccines bring us closer)」,期望透過團結合作,建立大眾對疫苗之信任及疫苗能保護健康之信念。
  自1796年金鈉博士(Edward Jenner, 1749–1823)提出用牛痘疫苗預防天花感染的想法和實驗後,200年來,疫苗保護人類免於傳染性疾病之威脅,在疫苗的推廣下,人類社會得以在沒有天花、小兒麻痺等疾病所帶來的沉重負擔下穩定發展。臺灣在衛生體系及醫療單位共同配合努力下,穩定推動與執行國家疫苗政策,包括天花、小兒麻痺、白喉等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在臺灣已經根除或消除。而麻疹、德國麻疹等高傳染高傳播疾病,長期以來在持續推動疫苗接種計畫並維持高接種率下,已在臺灣社區中建立一定的群體免疫力,同時透過接種單位的普及與接種品質的維持,以及增加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之可近性,近幾年來臺灣未曾發生大規模社區傳染,大幅減少傳染性疾病帶來的經濟、社會及醫療成本。
        自2019年12月起,中國武漢出現首例COVID-19病例後,疫情迅速蔓延全球各國,截至2021年4月,全球已累計逾1.32億例確診個案,近290萬人死亡,各國為阻止疫情蔓延,紛紛祭出封城、出入境管制等各種防治措施,全球經濟發展受到巨大影響,亦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而COVID-19疫苗的快速研發與成功量產,為終止疫情帶來一道曙光。但即使現階段已陸續有數家被證實安全、有效之COVID-19疫苗開始提供接種,社會大眾對於疫苗安全性、有效性之質疑仍不曾間斷,對於疫苗接種作業之推動帶來莫大阻力。為此,各國政府除透過多元管道,建立民眾對於疫苗接種之信心,亦持續進行疫苗安全性之監測及分析,確保民眾健康安全。200年前疫苗的發明,保護人類免於傳染病威脅,200年後,面對COVID-19疫情,再一次讓人類對於疫苗的認知與需求更加緊迫,疫苗在對抗疾病及保護生命的角色,需要全人類一起努力,讓其能被充分信任及接受,以發揮最大的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