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結核病日的緣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愛滋及結核病組
2014年 第30卷 第5期
摘要: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該紀念日的訂定旨在警醒世人結核病的嚴重性:這個古老疾病迄今仍然盛行於許多國家,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50萬例死亡案例,其中,尤以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受害最為嚴重。
世界結核病日的來由可回溯至19世紀-1882年3月24日,當時,結核病持續肆虐於歐洲及美洲等國家,造成每7名死亡民眾中,即有一人死因為結核病,來自德國的細菌學家Robert Koch宣布發現一種生長緩慢的細菌「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正是隱藏在這個致命疾病背後的元兇。這項劃時代的發現不僅終止了當時將結核病視為遺傳性疾病的謬論,更將結核病防治工作引領進入嶄新的紀元。Robert Koch並於1905年因結核病研究的卓越貢獻,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and medicine)的殊榮。
1982年3月24日,在結核病菌首度被披露於世人眼前的百年紀念日上,國際抗癆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IUATLD)提議將這一日訂定為世界結核病日,且為向全球重申結核病嚴重性的重要日子。其後,隨著WHO的響應,及特意於歷年的3月24日宣布全球性的結核病防治策略,世界結核病日的意義及其重要性日益彰顯,各國也配合於當日辦理各項活動,以共同宣示並提醒世人防治結核病的重要性。
今(2014)年世界結核病日的主題是「reach the three million: a TB test, treatment and cure for all」。隨著醫療進展,結核病已不再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絕症,惟提供每個人都能方便得到所需的診斷、治療結核病的服務,是防治結核病的重要課題,亦是各國努力的目標。
我國在結核病防治的策略上,持續提供民眾高效度的檢驗工具,且逐步改進檢驗效率以增進結核病的診斷便利性;配合適切的治療處方及親自關懷服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計畫,協助每位病人皆能順利完成治療。同時為確保這些服務能傳達至全國每個角落,本署除建立結核病代檢網,協助檢驗資源不足區域能透過合約實驗室獲得高品質的檢驗服務外;並採取多種主動發現策略,包括山地鄉巡檢、經濟弱勢族群巡檢,以深入社會各種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地區,期能早期診斷出潛伏於社區的結核病患並協助轉介入醫療體系接受合適治療。我們深信在與結核病對抗的漫長路途上,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應該即時且方便地得到服務及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