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特寫


2025年世界應用流行病學日

DOI: 10.6524/EB.202509_41(17).0002

林詠青*

2025年 第41卷 第17期

通訊作者: 林詠青*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

摘要:

        2025年世界應用流行病學日(World Field Epidemiology Day)以「留下我們的足跡:行動中的應用流行病學」(Making Our Mark: Field Epidemiology in Action)為主題,強調應用流行病學家在全球健康安全中的關鍵角色[1]。不僅呼應過去在每一次的經典抗疫戰疫,如John Snow在1854年倫敦霍亂疫情中透過實地疫情調查,開創現代流行病學的典範,也象徵著每一位應用流行病學家在當代健康危機中持續以行動書寫歷史。「留下足跡」代表著每一次疫情調查、每一筆傳染病監測資料的分析與防疫決策,都是守護人群健康的重要印記。應用流行病學家不只是資料的解讀者,更是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介入行動的實踐者。他們深入現場,追蹤病因、規劃對策,從COVID-19的接觸者追蹤到新興疾病的迅速應變,始終站在防疫最前線。
        聯合國四方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基於科學實證及最佳實踐方案,於2022年共同發布「防疫一體聯合行動計畫」(One Health Joint Plan of Action);並於後續訂定防疫一體應用流行病學能力(Competencies for One Health Field Epidemiology, COHFE)的訓練架構與相關指引。擘劃在防疫一體的理念之下,人、動物及環境的專業領域中,應用流行病學家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及扮演的角色[2]。
        始於1984年的臺灣應用流行病學人才培訓計畫(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在過去40年中,透過2年期的進階培訓課程,培育了多名應用流行病學人才。為擴大訓練對象範圍,於今(2025)年試辦為期3個月期的初階應用流行病學訓練,同時辦理指導員訓練。訓練學員首先以疾病管制署初任公職或從事防疫工作未滿兩年之同仁為對象,並搭配同單位之資深同仁擔任指導員,強化實務上的經驗傳承。為期3個月的訓練,內容包含3場工作坊以及2項實做。學員們需利用二次工作坊之間的時間,完成實地作業,並於下一場工作坊中進行成果發表,接受同儕與指導員之回饋。訓練內容聚焦於認識疾病監測以及傳染病群聚或病例調查。學員之報告主題含括麻疹、流感併發重症、退伍軍人病、登革熱、抗生素抗藥性及外籍移工健檢等監測系統評估分析,以及腹瀉群聚及托嬰中心腸病毒群聚之調查;總計12名學員及12名指導員完成訓練。未來之訓練對象預期將擴展至地方政府衛生局防疫同仁,強化跨層級的縱向交流合作,共同保障全民健康。
        在後疫情時代,面對氣候變遷、人口流動與新興病原體等交織挑戰,應用流行病學的角色愈發不可或缺。建立一個強韌的公共衛生體系,必須倚賴具備跨領域能力、快速反應與決策轉譯素養的應用流行病學人才。同時也呼籲社會重視其專業地位與訓練投入,促進國際合作與知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