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特寫


2023世界肝炎日

DOI: 10.6524/EB.202307_39(14).0003

許家瑜*、林瓊芳、陳淑芳、劉慧蓉、楊靖慧

2023年 第39卷 第14期

通訊作者: 許家瑜*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組

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以促進國際社會對病毒性肝炎的重視,鼓勵公私協力、致力於肝炎防治,提升大眾對肝炎的重視。今(2023)年WHO訂定世界肝炎日主題為「One Life, One Liver(護肝保健康)」,強調全球每年仍有一百萬人口因肝炎相關疾病奪去生命,而且每10秒鐘就有1名新的慢性感染者,而肝臟每天執行超過500項生理功能以維持生命正常運作,因此,肝臟健康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而肝炎相關死亡更可透過加強預防避免感染、早期診斷及治療,以避免疾病的傳播及延後死亡的發生。WHO也提醒,隨著COVID-19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之解除,現階段應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以實現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
        肝病長期以來造成我國國民健康極大負擔,而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等主要是由B型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過去研究已發現B型肝炎病毒主要為透過垂直傳染,由帶原的母親透過胎盤或分娩時傳染給新生兒,且新生兒感染約9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為防治B型肝炎,我國自1984年起提供母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之嬰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若母親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e抗原陽性),則新生兒於出生後24小時內應接種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並自1986年7月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相關計畫實施後,國小一年級學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自1989年的10.5%下降至2005年的0.8%以下,另依2019年調查研究顯示,疫苗接種世代(35歲以下)之帶原率已降至0.64%,有效降低母嬰垂直感染風險。而為更積極維護母親為e抗原陽性之幼兒健康,自2010年起提供其出生滿12個月後,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抗體等項目檢測,對於未產生表面抗體亦未帶原之幼兒,則採取補接種措施,對於已帶原之幼兒,則轉介就醫追蹤;自2019年7月1日起母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之新生兒公費接種1劑HBIG,幼兒追蹤檢查與追加接種作業亦擴及該等嬰幼兒,以再提升阻斷垂直傳染成效。此外,全民健康保險目前亦針對高病毒量的孕婦,可於懷孕滿27週後給付使用抗病毒藥物,直至產後4週,建議表面抗原陽性的孕婦,加驗B型肝炎病毒量以及時轉介評估並配合後續治療,以再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
        目前C型肝炎尚無疫苗可預防感染,感染C型肝炎,有60%至80%的人無法自行清除病毒,進而演變成慢性肝炎,民眾須藉由避免與他人共用受污染針具或注射器、避免接受污染之血液或血液製劑與滅菌不完全之器械(具),及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等措施來預防。我國自2003年開始以干擾素(Interferon)合併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C型肝炎,但因針劑治療及藥物副作用,推廣有其難度;近年來口服抗病毒藥物成功研發且對於C型肝炎治療成效相當良好,在中央健康保險署給付下實施「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經醫師評估治療並完成療程已可達到97%以上之治癒率。此外,考量靜脈注射藥癮、HIV感染,血液透析及C型肝炎感染者之性伴侶及其所生子女具較高感染風險,近年疾病管制署亦結合醫護相關學會及民間團體,持續提供專業人員教育訓練及加強對HIV感染者、血液透析病患、注射藥癮者等高風險族群之衛教宣導,並持續落實醫療院所感染管制措施;對急性C型肝炎確定病例也結合地方衛生機關之公衛力量,除衛生教育外,對於患者確診後6個月進行追蹤、轉介治療措施,期更積極阻斷病毒傳播、降低急性C型肝炎之發生。
        為維護國人健康,並呼應WHO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疾病管制署將持續推動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透過與地方政府及產官學界、民間團體之跨域合作,加強提升民眾的預防認知,並強化對高風險族群之防治,以進一步消弭B、C型肝炎對民眾健康之威脅,期早日達成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