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颱風過後南台灣類鼻疽群聚感染病例之分析

吳智文

2006年 第22卷 第11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類鼻疽(Melioidosis)是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所引起的一種感染症,主要流行區域分布於南、北緯20度內、盛行於東南亞國家。台灣地區從2000年到2005年共有43例報告病例。2005年7月以前均為散發性病例,但7月中旬以後,病例在南台灣二仁溪沿岸出現群聚現象,本文針對2005年7到9月期間,南台灣二仁溪沿岸發生類鼻疽群聚感染事件進行分析。海棠颱風7月18日過境後,二仁溪流域累計發生38例類鼻疽病例,發病日為7月20日至8月24日,個案居住地為高雄縣茄萣鄉和湖內鄉、台南市南區及台南縣仁德鄉;另一例居住於台中縣個案,於海棠颱風影響台灣期間,曾於7月18日在茄萣地區活動,在返回居住地後,於7月25日即發病。另外在9月1日泰利颱風侵台後,茄萣鄉也出現4例類鼻疽報告病例,發病日自9月6日至9月27日。在這二次颱風過後的類鼻疽個案,均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其中有8例死亡病例,死亡病例皆有慢性病史。潛伏期最短2天、最長37天,平均10.81±8.19天。根據病例流行病學及氣象資料推測,本次疫情可能感染之途徑為吸入環境中受污染的塵土。由於台灣地區醫療人員的警覺性提高,類鼻疽病例通報的情形將逐年增加。然而類鼻疽的感染模式,必須藉由直接或間接接觸受病菌污染土壤而遭受感染,因此,未來要有效的防治類鼻疽,除了建立此菌的地域分佈基礎資料,以適時的提出警訊之外,更需依據環境調查資料,對民眾進行衛生教育,避免感染及死亡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