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我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防治策略演進

黃淑華、王貴鳳、詹珮君、楊靖慧、陳昶勳

2012年 第28卷 第18期

通訊作者: 黃淑華

  •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三組

摘要:


結核病是我國最嚴重的傳染病,每年有將近1萬3千名新發個案產生。由於治療期程較長及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常造成病人不規則服藥,是引發後續轉為抗藥性結核病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於2007年提出警告,指出「抗藥性肺結核蔓延」是一個威脅全球的重大公衛問題,建議世界各國推動進階都治(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plus, DOTS-plus)以防治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疫情。我國自2006年推動都治(DOTS)計畫,聘任關懷員執行監督服藥工作,2006年12月開始進行抗藥種類及抗結核二線藥使用之監測, 2007年5月成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醫療照護體系」,由疾病管制局提供資源,要求5個團隊依WHO所訂診治指引進行診治,並執行社區進階都治工作,給予病患完整且持續之照護。同年7月將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公告納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8月與中央健康保險局合作,進行Fluoroquinolone類藥物管控;2008年5月通函全國醫療院所,凡通報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之個案,均需將菌株送疾病管制局實驗室進行確認。另為縮短診斷時間,自2009年9月開始提供高危險族群進行基因型別(GenoType)快速檢驗服務。經由推動一系列防治策略,加上執行都治,提高結核病個案服藥順從性,降低轉為多重抗藥之機率;並有效掌握我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疫情,使管理中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個案人數,自2007年5月的440人減少至2012年4月之249人,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