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民國91至95年台灣地區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病學分析

賴淑寬

2007年 第23卷 第8期

通訊作者: 賴淑寬

摘要: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在台灣地區屬於散發性傳染病,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1919-1926年及1933-1946年間曾造成大流行,當時平均每年的報告病例約300 名。1946年之後,每年大約有20-30例的通報病例。2001年6月發生成功嶺某士兵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個案後,2001-2002年二年內,通報及確定病例數急遽倍增,直至2003年後,通報及確定病例數才趨緩,近年來通報病例數維持在每年40例以下,除於2002年曾於新竹縣尖石鄉發生2例姐弟同時感染的疑似家庭聚集外,其餘並未出現聚集流行的情形。分析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資料發現,確定病例發病年齡多集中在一歲以下嬰兒;20-29歲青年族群,因為包含現役軍人,發生率也偏高;發病月份則與散發性國家的流行季一致;居住縣市以原住民人口數較多的縣市,發生率也偏高,是否確實與族群有關,需進一步研究。確定病例的職業別,以學生及現役軍人為主要族群,應與其生活型態與人口高度密集場所有關,故較易感染。感染的症狀以發燒、頭痛、嘔吐占多數,若有頸僵直或出血性皮疹,則可能為重症的前兆。在感染的血清型中,仍多數以B型為主,軍中則除B型外,也常見Y型血清型的感染。死亡病例仍以一歲以下嬰兒致死率最高。治療用藥上,則發現penicillin 和rifampicin已有抗藥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