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2009-2010年台灣地區鉤端螺旋體病監測調查分析

邱淑君、邱詩惠、王琇儀、慕蓉蓉

2011年 第27卷 第16期

通訊作者: 邱淑君

  •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摘要:


鉤端螺旋體病歸類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病菌通常隨著帶菌動物的尿液排出,菌體可以在含水的環境中存活達一個月以上,若皮膚有傷口,或飲用受到污染的水,或者是在受污染的水中游泳或戲水,病菌便容易透過傷口或黏膜入侵人體造成感染。2009年莫拉克颱風導致南台灣地區包括高雄縣市以及屏東縣市因淹水災情發生群聚感染,此感染症開始被一般民眾所注意。本文分析了2009年至2010年間台灣地區鉤端螺旋體病感染情形,發現台灣地區鉤端螺旋體病的感染有性別上的差異,男性感染的比率明顯高於女性,而在城鄉差異上但並無顯著的不同,在時間上亦無好發的流行季節,且與其他國家流行病學資料一樣,因天災而導致的淹水問題是爆發群聚感染的主要因子。台灣除2009年風災期間確診率達18.5%~39.7%以外,其他監測期間陽性率均低於10%以下。衛生機關除持續進行鉤端螺旋體病的疾病監測以外,在颱風季節來臨前,應加強對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宣導,降低民眾感染風險;同時由於鉤端螺旋體病症狀與一般感冒相近,但感染方式與感冒大不相同,臨床醫師在採檢通報前可參考患者其他家庭成員感染情形、工作性質以及居家環境等進一步進行評估,以釐清感染源,達到確實防疫的目的,又可避免造成醫療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