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非藥物介入措施執行概況
DOI: 10.6524/EB.202409_40(18).0001林千玉*、林宇淨、茆家靜、林福田、陳主慈、劉慧蓉、楊靖慧
2024年 第40卷 第18期
通訊作者: 林千玉*
摘要:
2019年底中國爆發COVID-19疫情,隨著國際交流頻繁,傳染病個案跨境移動,導致全球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0年1月30日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同年3月11日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由於疫病初期尚無疫苗及藥物能治療或預防SARS-CoV-2感染,各國紛紛採取非藥物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作為初期防治策略,以利爭取疫苗及藥物研發時間。然而,面臨SARS-CoV-2病毒株不斷變異及國際疫情持續升溫,針對不同變異株的傳播力、疾病表現及致病嚴重程度,應採取相對防治措施。疫情初期,我國尚未出現大規模本土疫情,期間積極宣導民眾落實個人衛生、提倡防疫新生活,並制訂多項防治措施指引供民眾參考,以強化國人防疫概念。2021年隨境外確診人數攀升,我國爆發本土流行疫情,為嚴防傳染病於社區蔓延,訂有多項嚴格社區管制措施,並視疫情狀況滾動式調整,所幸在國人與政府的努力下,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後期因病毒變異株特性與初期已有顯著性差異,感染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為使國人逐步回歸正常生活,開始陸續鬆綁各項管制措施,邁入經濟防疫新模式。期能以本次經驗作為未來新興傳染病防疫之借鏡,以供快速應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