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1990 - 2008年台灣麻疹流行病學分析

賴淑寬、張筱玲、吳和生

2010年 第26卷 第1期

通訊作者: 賴淑寬

  •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摘要:

麻疹在台灣地區屬於散發性傳染病,1968年引進麻疹疫苗後,於1978年全面推行於嬰幼兒九個月及十五個月各接種一劑。1987年麻疹列入法定報告傳染病之後,僅於1988及1989二年,曾有上千例報告病例,1991年起積極推行「根除三麻一風計畫」(小兒麻痺症、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麻疹及新生兒破傷風),1992年全面於十五個月大幼兒推行接種MMR疫苗,之後確定病例數均在50例以下,近10年確定病例數大部分均在10例以下,顯示麻疹流行在疫苗政策及三麻一風計畫的推行後,已獲得良好的控制。感染麻疹可能的危險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居住環境、免疫不全及維他命A缺乏症。五歲以下或二十歲以上的年齡層,若未能及時治療,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特別是免疫功能不全、營養不良,維他命A缺乏症者及未接種疫苗者。我國歷年的麻疹確定病例大部分集中在一歲以下嬰幼兒,多半與未達接種年齡即感染有關,發生率高的縣市也與群突發疫情有關,惟近年國內麻疹疫情,已陸續發現境外移入病例造成本土的群聚流行,雖因歷年MMR疫苗接種完成率均高達95%以上,造成整體大流行的機會不高,但仍有部分嬰幼兒或因未達接種年齡、未按時程接種或接種不完全等因素,造成易感族群的累積。因此如何控制因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境內群聚感染事件的發生,則是未來麻疹消除需積極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