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桃園縣復興鄉白蛉調查及白蛉感染原蟲檢驗方法

鄧華真

2008年 第24卷 第7期

通訊作者: 鄧華真

摘要:

利什曼原蟲症(leishmaniasis)由利什曼原蟲引起,經由白蛉作為傳播媒介,雌白蛉藉叮咬人類而將病原體傳至人體內,引起黑熱病(內臟型利什曼原蟲病)、皮膚利什曼原蟲病、巴東氏菌病及白蛉熱等傳染病。本次調查桃園縣復興鄉山區95年病患住家及其周遭環境,以了解當地白蛉的種類以及白蛉的原蟲感染率。實驗分三組進行,均使用2種誘蚊燈(外加乾冰誘引)、篦麻油黏紙、羽化採集器、吸蟲機、人工吸蟲管等工具採集白蛉。此次調查共採集白蛉1種102隻(62♀40♂),而種類經鑑定為台灣應氏司蛉Sergentomyia iyengari taiwanensis。調查工具以誘蚊燈外加乾冰誘引效果最好,CDC誘蚊燈誘集到39♀31♂,下吸式黑燈管誘蚊燈次之,採集到16♀5♂,接著為人工採集及蓖麻油黏紙,分別採集到7♀2♂及1♂。其中採集之白蛉雌蟲47隻,利用定量聚合?鏈鎖反應檢驗體內是否感染利什曼原蟲,結果皆為陰性。此檢驗的敏感度為單隻白蛉體內有3.42隻原蟲以上即可測得。
關鍵字:利什曼原蟲、白蛉、定量聚合?鏈鎖反應、採集方法、桃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