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隱胞子蟲症簡介

梁昭華

2005年 第21卷 第8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隱胞子蟲症(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隱胞子蟲(Cryptosporidium spp.)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臨床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噁心、腹痛及腹瀉等症狀。免疫力正常的患者病程結束後即可痊癒;免疫缺損者相關症狀則可持續數月之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1]。
隱胞子蟲可感染人類及其他多種生物,如魚類、兩棲類、鳥類到哺乳類等,不過隱胞子蟲具有感染特定宿主的專一性。宿主攝食遭隱胞子蟲卵囊(oocyst)所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是其主要的感染途徑。現今由於都市化的供水系統發達,使得遭隱胞子蟲胞子所污染水源可輕易地經由輸水管線輸送,因而發生1993年美國密爾瓦基(Milwaukee)約403,000人感染的疫情[2];近來因臺灣地區老年人口、愛滋病患者的增加,免疫缺損人口不斷上升,使得隱胞子蟲症成為台灣地區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本文旨為介紹隱胞子蟲相關特性及其對公共衛生的威脅與因應之道,冀使一般讀者能瞭解其發生情形與預防措施,並可供政府於未來防疫工作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