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Chikungunya病毒入侵台灣風險之探討

吳智文

2006年 第22卷 第10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自2005年3月以來,在印度洋的法屬留尼汪島(Reunion,人口約75萬),爆發大規模的Chikungunya (CHIK)疫情,根據調查,此波疫情由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所傳播。在2005年5月9日至15日,疫情曾出現一波的高峰,之後病例數降低,因為當時當地正值冬天。但從2005年7月中旬之後的3個月,每週新增約50至100例疑似個案。至10月初發生率再次攀升,初期上升幅度緩慢,但到12月中旬,流行趨勢突然變化,這時南半球剛好是夏天,氣候條件適合病媒蚊繁殖。估計每週病例數呈指數上升,到2006年第3至5週,每週病例數將近40,000例,幾乎每個行政區都有病例發生,尤其南邊的Saint-Pierre地區疫情特別嚴重。另住院率均維持35-40%,在這次流行中,有77名死亡個案。在2005年12月,疫情擴散到南印度洋的其他國家,到2006年3月,馬約特(Mayotte) 發生924例病例、模里西斯 (Mauritius) 2553例,塞席爾(Seychelles) 46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