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至2024年臺灣對macrolide具有抗藥性的百日咳桿菌的分析
DOI: 10.6524/EB.202511_41(21).0001姚淑滿、陳英彥、周聖萍、魏子傑、王佑君、江春雪*
2025年 第41卷 第21期
通訊作者: 江春雪*
摘要:
2020年,透過疾病管制署與日本的合作計畫,首次發現臺灣2011年和2012年的百日咳分離菌株中各有1株對macrolide類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因此疾病管制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開始經常性監測國內百日咳菌株抗藥性。本研究分析2010-2024年間71株流行病學上不相關的百日咳分離菌株的抗藥性監測結果。對於macrolide類抗生素,包含azithromycin、clarithromycin與erythromycin,具有抗藥性的菌株有10株,最低抑菌濃度皆大於256 g/mL,是macrolide-resistant Bordetella pertussis (MRBP)菌株;對於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則皆具有敏感性。MRBP菌株最早出現於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各有一株,2020年兩株,2022年1株,而2024年則有4株。10株MRBP菌株對macrolide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機轉,皆因在23S rRNA基因上有A2047G的突變位點。進一步分析10株MRBP菌株,結果顯示很可能皆源自中國,包括:分離於2011–2022年間的6株,重要抗原基因型別為ptxA1/prn1/fim3-1/ptxP1;分離於2024年的4株為ptxA1/prn2/fim3-1/ptxP3;MLVA型別(multi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包含MT195、MT28、MT104和MT290;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DNA指紋圖譜將菌株分為3群,其中2024年有3株菌株具有相同的指紋圖譜,包含中國境外移入患者的菌株;2011–2012年的2株MRBP菌株的全基因體定序結果與中國的MRBP菌株相近。本分析結果可作為未來治療與預防性投藥的參考依據,建議持續監測百日咳菌株的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