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南投縣桿菌性痢疾流行概況—1995至1999年

邱乾順

2001年 第17卷 第7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1995至1999年期間,台灣中部六縣市共計有279例桿菌性痢疾病例,其中南投縣有186例(67%),其次為台中市有53例(19%)。南投縣的病例主要集中在仁愛鄉與隔鄰的埔里鎮、信義鄉,分別有121、33與18例;分離的菌株中168株為B群痢疾桿菌(Shigella flexneri)(佔90%,其中163株為血清型2a),17株為D群痢疾桿菌(S. sonnei),1株為C群痢疾桿菌(S. boydii);並無發現A群痢疾桿菌(S. dysenteriae),而唯一的S. boydii菌株係分離自境外移入病例。1995年仁愛鄉只有4例零星病例,1996年在連續兩個颱風過境後,8月中旬爆發一波桿菌性痢疾的流行,共有35例確定病例,之後繼續以散發性與家族聚集的小型流行的型態在各村落造成感染,1997年病例數增加到38例,1998年下降到26例。1999年921大地震前原本只有4例病例,地震後發生一波小流行,使病例數增加到18例。另外,埔里鎮之病例數在1997年初有顯著上昇的情形,病例數的增加可能與1996年仁愛鄉的流行有關。流病調查資料顯示,病例是以散發性與家族聚集的小型流行型態出現,且疾病傳播的方向與村落間之交通便利性有關,據此推論人與人的接觸傳染,應為該地區桿菌性痢疾的主要傳播模式,但存在村落間的大量蒼蠅也可能扮演機械傳播的重要媒介。當地居民的生活飲食文化、缺乏穩定安全的生活用水與社區有帶菌者存在,可能是造成桿菌性痢疾在當地持續流行的原因。因此,持續衛生教育、加強衛生基礎建設與強化醫療院所對該疾病的通報,是防治仁愛鄉桿菌性痢疾流行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