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加強民眾防蚊對抗登革熱之探討

關媺媺1、吳和生2、舒佩芸2

2012年 第28卷 第14期

通訊作者: 關媺媺

  • 1.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主秘室
  • 2.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摘要:


在臺灣登革熱尚為非地方性流行疫病(non-endemic disease),係導因境外感染登革熱旅客之輸入病毒至社區而引起本土傳播,本土登革熱病例之爆發呈時間聚集性且與病媒蚊皆呈季節性消長;有鑑於一、東南亞旅遊1周至1個月以上者其登革熱感染風險約為1%及旅客實施防蚊措施比率小於45%;二、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有症狀者約有20-60%,其中半數可在機場檢疫發現、半數暫呈潛伏感染將於進入社區後發病經就醫被篩檢出,另尚有輕症或無症感染個案約佔40-80%未被通報,將成為社區感染源,可藉由斑蚊叮咬而散播病毒給他人;三、登革熱傳播係肇於雌性病媒蚊(主為埃及斑蚊)因產卵營養需求而吸食病毒血後再叮咬其他宿主,造成社區傳播;四、據文獻報導化學控制埃及斑蚊之相對效益(relative efficacy)雖是清除孳生源之千倍,惟化學殺蟲劑有污染環境及抗藥性之虞慮。因此,除實施例行清除孳生源以防治登革熱之外,本文將探討研議倡導民眾於流行季至(或居住)流行熱區應有積極自主性防蚊衛生習慣之重要性;建議加強宣導民眾以下防疫措施:一、赴東南亞、南美及非洲旅遊期間防蚊以預防感染蟲媒病;二、疫區返國後14日內日間防蚊以杜絕隱性感染帶原者傳播親鄰;三、流行季有埃及斑蚊分佈區域如南臺灣(高雄、臺南)居民,可搭配知情其當地出現之疫情風險,加強日間與傍晚施行防蚊措施以直接降低新感或隱性感染者再感其他血清型別病毒成為重症(出血登革熱)併防範傳播其親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