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登革熱流行情形與防治
林鼎翔
2000年 第16卷 第6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登革熱(dengue或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名斷骨熱(break bone fever),早年台灣民間則稱為斑痧或天狗熱。登革熱最早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及印尼雅加達被發現,之後,每隔約10-40年流行一次。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登革熱在東南亞地區開始流行。1970年代更由典型登革熱轉變為出血性登革熱流行,成為東南亞國家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登革熱也同時在太平洋及中南美洲許多早已絕跡超過25年之地區捲土重來。到1994年,專家學者更將登革熱列為人類目前最重要之病毒性蟲媒傳染病。而且登革熱流行地區也不斷地擴大,目前居住在登革熱感染地區之民眾超過20億人,全球每年感染登革熱之病例約1千萬人,其中出血性登革熱約1-10萬人。出血性登革熱之死亡率為10-50%,為目前極為可怕之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