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2016至2021年南投縣山地原鄉執行潛伏結核感染篩檢與治療之經驗分享

DOI: 10.6524/EB.202503_41(6).0001

黃又盈1、林巧雯1、吳淑華2、簡淑芬2、洪美吟2、趙珮娟1、蔡韶慧1、柯靜芬1、吳智文1

2025年 第41卷 第6期

通訊作者: 黃又盈

  • 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中區管制中心
  • 2南投縣政府衛生局

摘要:

    臺灣結核病發生率逐年降低,但2016年山地原鄉平均發生率仍高於全國平均3倍之多。為此,我國於該年起逐步推動山地原鄉潛伏結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計畫,結合醫療及保健資源,搭配胸部X光巡檢、整合式篩檢或其他團體活動,導入部落LTBI全面檢驗,提供潛伏結核感染者適當治療與都治送藥關懷服務,以積極阻斷傳染源,有效降低整體發病機率。
    本文運用2016至2021年南投縣山地原鄉地區仁愛及信義鄉已執行8村里之潛伏結核感染篩檢與治療清單進行成果分析,計畫執行期間LTBI平均篩檢率為47.4%,而治療評估前確診結核病約佔所有LTBI陽性數的0.8%、治療中確診約佔0.2%,顯示LTBI篩檢除尋找尚未發病的潛伏結核感染者外,同時落實LTBI治療前評估可及早發現活動性結核病人之重要性。統計分析LTBI治療追蹤一年以上後續結核病發病機率,未接受治療者的相對風險約為完成治療者的7倍,另LTBI短程治療處方完治率相較傳統處方9個月isoniazid高。顯示LTBI篩檢及治療之公共衛生政策推動頗具成效,為重要之結核病防治政策,整體結核病發生率呈下降趨勢。
    藉由歷年實際推動本計畫,篩檢涵蓋率仍無法達到全面性,部分檢驗陽性者亦有拒絕治療情況,顯示強化民眾疾病認知及增進篩檢治療意願,仍為山地鄉結核病防治之一大挑戰。公衛端期透過與教會、學校、文健站、村鄰長及耆老宣導拜訪、扎根教育提升健康識能、溝通衛教、了解民眾拒絕篩檢及治療原因並耐心溝通克服困境,以達成降低山地原鄉結核病發生率之最終目標。

關鍵字:潛伏結核感染、山地原鄉、結核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