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2008年台北縣某國中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群聚事件

雷永兆1、楊効偉2、李玉梅1、 莊淑娟1、劉士豪1、王志銘2、姚淑滿3、江春雪3

2010年 第26卷 第10期

通訊作者: 雷永兆

  • 1.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一分局
  • 2.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二組
  • 3.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摘要: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急性的細菌性傳染病,具有高死亡率,並可能導致嚴重的後遺症。台灣地區近年來發生率一直很低,且絕大部份為散發性病例。2008年3月,一名就讀於台北縣某國中學生,被通報後確認為病例,經回溯追蹤及後續的監視又發現了另外四名確定個案,脈衝電泳分型(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的比對亦證實為具有相同基因圖譜的菌株,為台灣地區近年來罕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校園群聚事件。
在疫情控制方面,該校曾進行了兩次全校性大規模的預防投藥。本文將討論投藥衍生的有效性及副作用等問題;另外,有鑑於「環境擁擠」可能在這次事件扮演重要的角色,為避免日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或其他呼吸道群聚事件的發生,該校後續也積極進行校園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