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2006~2010年台灣地區類鼻疽流行病學概況及臨床分析

周妤羚1、劉定萍1、黃志傑1、江大雄2

2013年 第29卷 第9期

通訊作者: 江大雄

  • 1. 疾病管制局第二組
  • 2. 疾病管制局預防醫學辦公室

摘要:

        本研究使用2006至2010年「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和「傳染病疫情調查系統」類鼻疽確定病例的資料進行人口學特徵、發生率、臨床症狀、慢性疾病史及雨量和病例數間關係的描述與分析。

        2006-2010年類鼻疽病例集中出現在高屏區和南區,發生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7.8例和3.2例。175位病例的男女性別比率為4:1、年齡層主要為40-59歲(48.6%)、職業以無業和退休人員居多(49.1%)。臨床症狀以發燒(67.4%)為主。138人(78.9%)曾經住院治療。41人(23.4%)死亡。141人(80.6%)具有潛在疾病史,主要為糖尿病(70.9%)和高血壓(39.7%)。33人(18.9%)曾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淹水。

        類鼻疽病例好發於七到九月,特別是颱風帶來豪雨引起的淹水最容易產生病例。2006至2010年間高雄地區當月月累積雨量及當月及下個月之類鼻疽月病例數呈現弱統計顯著相關,其相關係數為0.417和0.395;台南地區僅當月月累積雨量與類鼻疽月病例數呈現弱統計顯著相關,其相關係數為0.289。迴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在高雄地區,超大豪雨和大豪雨的雨量都與類鼻疽病例的發生有統計的顯著關係(個別P值<0.001)。超大豪雨或大豪雨後出現的類鼻疽月病例數分別比無超大豪雨或大豪雨時,平均多8人和7人。在台南地區,超大豪雨和豪雨的雨量也與類鼻疽病例的發生有統計的顯著關係(個別P值<0.001)。超大豪雨或豪雨後出現的類鼻疽月病例數都分別比無超大豪雨或豪雨時,平均多7人和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