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2007年11月台中市某國小水源性桿菌性痢疾流行事件調查

趙雁南

2008年 第24卷 第10期

通訊作者: 趙雁南

摘要:

桿菌痢疾主要是藉由人與人接觸的方式傳染,遭?染的水源或食物也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流行。本研究目的在探究2007年11月台中市某國小因痢疾桿菌(Shigella sonnei)藉由水源?染而引發群聚事件的始末。
本研究採取病例對照研究法(case-control study),於2007年11月22日以該學校學生為對象,病例組是指調查開始前四週內,發生腹瀉或有發燒、噁心、裡急後重、腹痛等症狀中至少二種的學生。我們運用問?收集資料,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手部清潔習慣、午餐的內容、喝水來源、學校指派的清潔工作等,也實際調查學校環境。我們對病例組學生及其接觸者均採集肛門塗片檢體,將這些塗片與水源樣本等檢體送實驗室培養並以脈衝場凝膠電泳法(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以下簡稱PFGE)作基因分型的檢查。
本調查發現有271位疑似病例,流行期結束總計共有57位確定病例。結果發現,上廁所後不良的洗手習慣與與疾病發生的相關性具統計意義,罹病勝算比(odds ratio)為1.64,95%信賴區間為1.07-2.52, p值 <0.05。環境調查顯示此學校六棟教室建築中有四棟的廁所水源被化糞池污水污染,而教室位在此四棟建築物中的學生之感染率16.7%,也明顯高於另兩棟的學生的感染率8.2%, p值 <0.001。水源樣本檢體檢出為Shigella sonnei,並且與由學生身上採檢到的檢體,以PFGE分離出來的基因型別相同。
此為一水源性桿菌痢疾群聚事件,且在給予感控措施後仍持續2週,所幸疫情並未漫延至社區。在此事件之後,台中市政府全面禁止學校使用地下水,並增加預算舖設自來水系統,也要求學校應每學期進行水源品質檢驗。
關鍵字:桿菌性痢疾、水源性疫情流行、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