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台灣國際港埠2007-2009年鼠類媒介漢他病毒流行病學調查

李盈辛1、張淑芬2、王錫杰2、謝瑞煒3、林明誠4、楊世仰5

2012年 第28卷 第10期

通訊作者: 張淑芬

  • 1. 彰化縣政府農業處
  • 2.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 3.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七分局
  • 4.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三分局
  • 5.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一組

摘要:


從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止,調查台灣地區各國際港埠鼠類分布及漢他病毒抗體陽性率,期間共捕獲1572隻鼠類,可分為二目、二科、四屬、六種。以溝鼠(Rattus norvegicus)佔大多數(54.77%),其他種類佔所有捕獲老鼠數量之百分比依序為錢鼠18.64%、小黃腹鼠15.90%、鬼鼠7.95%、亞洲家鼠2.61%及赤背條鼠0.13%;其中鬼鼠僅見於桃園機場,且為主要族群,小黃腹鼠則常見於台北港、金門地區及桃園機場,其他國際港埠均以溝鼠及錢鼠為捕獲之最大族群。漢他病毒抗體陽性率依鼠種區分,以溝鼠最高(19.05%),其他依次為小黃腹鼠(4.40%)、亞洲家鼠(2.44%)及錢鼠(2.39%),2007年至2009年漢他病毒抗體陽性率平均為11.64%,約略持平於2005年(11.03%)及2006年(11.43%),顯示台灣地區國際港埠鼠類感染漢他病毒之情形仍維持一定之比例,不容忽視。統計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之各國際港埠捕獲鼠類之漢他病毒抗體陽性率,平均陽性率為11.56%;若依港埠區分,除台北港、松山機場、桃園機場及花蓮港為0.00%外,其他國際港埠介於4.11%~25.99%,由高至低依序為基隆港(25.99%)、蘇澳港(23.17%)、高雄港(21.95%)、澎湖(21.43%)、台中港(14.81%)、高雄機場(12.90%)、馬祖(8.47%)及金門(5.84%)及麥寮港(4.11%)。除桃園機場以鬼鼠、溝鼠及小黃腹鼠,金門地區以小黃腹鼠、錢鼠及溝鼠,花蓮港以溝鼠、亞洲家鼠及錢鼠,蘇澳港以溝鼠為主要族群外,其他均以溝鼠及錢鼠為各港區之最大鼠種,各國際港埠可依據其特定鼠類進行重點防治及採取衛生措施,且2007年至2009年鼠類漢他病毒抗體陽性率雖於2008年略升、2009年略降,但仍維持相當程度,人類如接觸帶有病毒之鼠類排泄物及分泌物即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各國際港埠主管單位應加強維護港埠之環境衛生、降低鼠類密度,以減少人鼠接觸之機會,降低人類感染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