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2009年臺灣沿岸港埠鄰近海域致病性弧菌屬分布調查

劉嘉玲1、蔡佩玲2、慕蓉蓉2、黃志傑1

2011年 第27卷 第4期

通訊作者: 劉嘉玲

  • 1.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二組
  • 2.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摘要:


弧菌屬細菌可土生土長於海水及河海口環境,而臺灣地處亞熱帶且四面環海,非常適合弧菌之生長。前衛生署檢疫總所(現已合併改制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曾於1991年至1998年期間,對臺灣沿岸海港進行調查,皆發現有霍亂弧菌存在,其中包括non-O1、non-O139及非產毒性O1血清型,另腸炎弧菌等致病性弧菌亦有檢出。鑑於國內已逾10年無大規模之環境監測資料,故有必要再次進行調查,以更新環境監測之資料。本次調查針對臺灣北、中、南、東部沿岸等17個港區進行採檢,結果:一、總計收集204件檢體,共分離出弧菌科細菌476株,其中以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181株(38.0%)最多,其次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154株(32.4%)、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94株(19.7%)、產鹼性蛋白酶菌(Vibrio metschnikovii)21株(4.4%)、弗式弧菌(Vibrio fluvialis)18株(3.8%)及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sobria)7株(1.5%)等,未分離出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結果顯示腸炎弧菌及創傷弧菌之分離率比十幾年前調查增加很多,而原本分離率不低之霍亂弧菌,則完全未檢出;二、統計檢定分析結果,顯示各弧菌之分離在各區域之地理分布上無統計差異,而腸炎弧菌、創傷弧菌及產鹼性蛋白酶菌之分離在不同的季節,則有統計差異,且溫度及鹽度對創傷弧菌之分離亦具有統計意義。建議:一、衛生、環保及漁業等相關部門定期監測並掌握弧菌屬細菌在臺灣沿海之環境風險,並適時提醒民眾注意;二、實驗室建立環境及臨床菌株資料庫、菌株圖譜及抗藥性等資料,並與國外菌株進行比較。本次調查,除可獲得環境監測更新之資料外,並可提供防疫及食品衛生單位政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