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之回顧與因應

鄒宗珮1、慕蓉蓉1、黃志傑2、陳沛蓉3、黃婉婷3、吳和生1

2011年 第27卷 第12期

通訊作者: 鄒宗珮

  • 1. 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
  • 2. 疾病管制局第二組
  • 3. 疾病管制局疫情中心

摘要:

自今(100)年五月起,德國國內通報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及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之病例有明顯增加趨勢。後續在多個歐洲國家均有通報類似病例,且大多數病例均具有德國旅遊史。至六月十五日為止,德國已通報2,518例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786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並有38名個案死亡。其他國家則累計通報69例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39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及一名個案死亡[1]。病患中女性占約七成,年齡大多介於20-49歲間。致病原確認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中的O104血清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德國官方宣布感染來源為受污染的芽菜。
此一疫情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流行,除造成數十位個案死亡外,也因流行病學調查困難,無法即時確定感染來源而造成許多經濟損失。本文將簡介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在國內外流行病學與監測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