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台灣地區1991-2001年沙門氏鼠傷寒桿菌抗藥性趨勢分析

陳光爐

2003年 第19卷 第12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本研究收集1991-2001年十年間,由臨床分離散發病例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114菌株。使用紙錠敏感試驗(disk susceptibility test)、Vitek藥物敏感鑑定卡(GNS-206)與E-test濃度梯度試紙條(E-test)方法,進行不同藥物間抗藥現況與趨勢分析。紙錠敏感試驗結果顯示,單一藥物抗藥性比例以streptomycin 84.2﹪最高,其次依序為tetracycline 82.5﹪,chloramphenicol 71.9﹪,ampicillin 70.2﹪及nalidixic acid 18.4﹪;而對三種(含)以上藥物抗藥性比例占64﹪,五種占25﹪,七種以上則為11﹪。分析不同年份常用ampicillin、nalidixic acid、ciprofloxacin與ceftiriaxone等藥物的抗藥菌株數,以83-84年與88-89年間為兩期間抗藥濃度變化觀察點,結果88-89年分離菌株比例數倍高於83-84年度,有明顯抗藥菌株增加的趨勢。進一步分析兩種較新一代藥物ciprofloxacin與ceftiriaxone抗藥濃度變化,結果顯示其抗藥濃度呈現漸次升高趨勢。另外,比較三種藥敏法抗藥濃度相關性,使用ampicillin與nalidixic acid藥物分別對紙錠敏感試驗、Vitek藥敏卡最小抑菌濃度(MIC)與E-test方法交叉比較,不同藥敏方法有某程度抗藥濃度差異性,以E-test試紙條有不同濃度梯度分佈,較可提供精確藥物治療劑量與抗藥濃度趨勢評估。本研究結果指出,國內沙門氏鼠傷寒桿菌感染傳統一線用藥抗藥性已高達70-80﹪,幾無療效可言,而多重藥物抗藥比例增加,尤其是ASSuCT型抗藥菌株比例達17.5﹪(20/114),常用與較新一代抗生素的抗藥比例與抗藥濃度逐漸增加,顯示其抗藥問題嚴重;此外,不同藥敏方法有濃度差異性,在菌株間抗藥濃度監控與臨床治療劑量上需要更精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