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愛滋病毒感染之藥物治療 -- 1996年6 月

陳茂源

1996年 第12卷 第9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被發現迄今已逾13 年(1),依照其他病毒性感染症如B 型肝炎、小兒麻痺等之往例,理應已發展出預防疫苗而有效地抑制其擴散。然而HIV 挾其複雜之亞型以及基因善變之特性(2),今仍無一有效而安全之疫苗問世。瞻望未來,短期內仍不可能有預防疫苗上市之可能,是以預防之道仍以“安全的性行為”最為可行。 雖然如此,抗HIV 新藥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問世,而且2 年來經美國F DA 核准者,多已被證明比1 980 年代傳統性反轉錄醇抑制藥物效果更佳(3-7)。加之有關HIV之致病機轉殆已究明無遺,而且HIV 和RNA 濃度定量法等之開發(8),更提供臨床家合理而可靠地選擇藥物治療方法。當然藥物選擇尚須依賴對病患個別的臨床表徵加以慎重的衡量,密切地追蹤免疫機能與HIV 之RNA 濃度;醫師們更需熟識各種藥品之主要作用與副作用。加之,AIDS 病患時常需採取多種藥物之併用療法,因此藥物間之拮抗甚至禁忌亦需顧及。本文簡略說明1 996 年衛生署防疫處現有與即將購入的抗HIV 藥物之主要作用與副作用,並提出台大醫院治療愛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要領。國內各級醫療機構若能共同討論而編繕“AIDS 治療通則”,則不但造福增加中之.AI DS 病患,而且讓各醫療單位有明確治療準則,對學術上之統計分析也將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