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文章


我國及其他各國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概況

張秋文

2006年 第22卷 第12期

通訊作者: -

摘要:

流行性感冒病毒(以下簡稱流感病毒)可分A、B、C三型,其中A及B型是引起人類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主要兩種病毒;而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依其兩種表面抗原醣蛋白-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以下簡稱H抗原)及神經酸酵素(neuraminidase,NA,以下簡稱N抗原)再細分成不同的亞型,目前已知H抗原H1~H16,計16種,以及N抗原N1~N9,計9種,而B型沒有亞型的區分(1,2)。流感病毒基因組(genome)包括8個片段(segment),因排列組合與基因重組等因素,流感病毒容易產生變異株。該二型病毒的抗原變異主要分為antigenic drift與antigenic shift二種,前者主要是由於H抗原或N抗原的RNA 序列發生ㄧ系列點突變,造成身體的免疫細胞無法辨識這新的病毒,由於此現象是持續性發生的,這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得以年年捲土重來造成流行(epidemic)的原因。另外,antigenic shift是因基因片段重組而導致新的次型別病毒產生(1,2,3),由於是新的H抗原,不論是否伴隨新的N抗原,幾乎沒有人具有抗體,所以病毒可以輕易地越過國界,引發全球大流行,造成嚴重的流行疫情和死亡,以二十世紀發生3次全球大流行為例,分別是1918-1919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近5000萬人死亡,1957-1958的「亞洲流感」則導致超過百萬人死亡,另外,1968-1969的「香港流感」亦導致近100萬人死亡。A型、B型都會發生antigenic drift,然而A型有亞型之別且有動物宿主,故會有antigenic shift發生(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