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刊載「胎盤素疑致庫賈氏症」事件,疾管局澄清說明


國內某平面媒體於30日大幅報導「胎盤素疑致庫賈氏症」乙事,疾病管制局今天表示,該個案由成大醫院通報後,衛生署庫賈氏病諮詢委員會於今年3月即曾開會討論,因其神經學表現與病癥未完全符合庫賈氏症相關定義,研判為庫賈氏症確定病例之可能性較低,又成大醫院所提供的資料不足,委員會已要求該院補送資料後,再行擇期開會審查。另報載個案疑似使用胎盤素,據公共衛生人員疫情調查結果,個案家屬表示其並無使用該類製劑之紀錄,該媒體所報導之內容有所出入。疾病管制局表示,目前全世界尚無因施打胎盤素而罹患庫賈氏症案例報導。
庫賈氏病是一種罕見且病程發展緩慢的神經性疾病,其致病原為一種變性蛋白質,因其不斷累積於神經組織內,使得腦部組織產生海綿樣現象,造成患者出現多種神經症狀。所謂「散發性庫賈氏病」是人體自發性的,可能與遺傳有關,發生年齡平均65歲左右;過去國外曾發生之庫賈氏病人傳人的案例,皆因接受患者的器官移殖或輸血所致;沒有任何報告顯示,一般人與人的身體接觸會傳染本病。「新類型庫賈氏病」(v-CJD),可能與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狂牛症)有關,全世界現有病例僅200多例,主要分佈於英國、法國、愛爾蘭等西歐國家,台灣自1990年起,即已禁止疫區活體牛(羊)、肉骨粉、肉粉、骨粉、血粉、動物飼料用油脂、牛羊胚胎、牛羊組織成份之化粧品(如胎盤素等)、血清等相關產製品進口。我國已於「捐血者健康標準」中,禁止(或限制)庫賈氏病患者及高危險族群(含特定期間於英國及歐洲國家之旅遊史)從事捐血活動。
我國衛生機關早在86年已開始監控台灣地區庫賈氏病,至96年8月累計通報並確認之庫賈氏病例共計180例,近十年來平均年發生率每百萬人約有0.5人,與世界各地平均(每百萬人約0.5-1人)無差異。惟臺灣地區病例經專家鑑別診斷,均為人體自發產生的「散發型庫賈氏病」,國內目前並無「新類型庫賈氏病」個案。疾管局強調未來仍將持續嚴密監控各種庫賈氏病,以確保國人健康。並呼籲醫療及救護人員如對傳染病有任何疑慮,可至該局網頁(www.cdc.gov.tw)查詢各項傳染病預防措施,或撥打該局1922專線電話免費諮詢;以正確預防感染,並避免因對疾病認識不足而產生不必要之恐慌。

發佈日期 200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