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州一醫療人員感染伊波拉病毒,疾管署提醒醫護人員落實感染管制,及民眾提高警覺,避免感染


依據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發布之訊息,一名照顧美國首例境外移入確定伊波拉病毒感染病患的醫療人員,經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檢驗確認感染伊波拉病毒,這是第一個在美國感染的病例,也是全球第二個在非洲以外地區感染的病例,該名醫療人員可能係因未依照防護作業規範執行工作以致感染,應屬院內感染事件。疾病管制署表示,我國雖經評估發生境外移入感染病例的風險較低,但已採取加強邊境檢疫及醫療公衛系統整備措施,全力防止伊波拉病毒感染在國內發生。對於他國發生之疫情,如歐美等國有社區流行時,會將疫情防治指揮層級由目前的疾病管制署提升至衛生福利部;如鄰近國家出現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病例時,將報請行政院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指揮層級提升至行政院。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截至本(2014)年10月8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美國及西班牙等7國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累計8,399例,其中4,033例死亡;醫護人員累計416名感染,其中233人死亡。
因伊波拉病毒感染目前尚缺乏有效疫苗且疾病致死率高,疾管署特別提醒醫療機構,應落實執行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並提升醫護人員之警覺和遵循標準作業流程,除依照該署公布之「醫院因應伊波拉病毒感染整備現況查檢表」,持續檢視確認自我整備現況外,應確認機構內同仁都清楚了解並依循該署「醫療機構因應伊波拉病毒感染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等相關指引落實感染管制措施,熟悉應穿戴的個人防護裝備及其正確穿脫流程,且能依院方規劃動線將病人優先收置於負壓隔離病室等,以保障自身與同仁的健康及病人安全。「個人防護裝備穿脫流程示範影片及海報」、「防範伊波拉病毒感染海報」、「醫院因應伊波拉病毒感染整備現況查檢表」、「醫療機構因應伊波拉病毒感染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等資料,皆已放置於該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可多加參考使用。
疾管署再次提醒醫療人員如遇有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周遭人員是否出現類似症狀等訊息,並將訊息明確傳遞給負責診治的醫療團隊。倘發現疑似病患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此外,曾經照護伊波拉病毒疑似感染或確診病例之醫療人員,請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並說明接觸史等。
疾管署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前往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疫區,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監測,如出現有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不適症狀,請先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並依防疫人員所提供之建議方式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便其提供最適切的診療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專區(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發佈日期 2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