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疾病簡介
肺炎鏈球菌為人類重要且常見的細菌,有90幾種血清型別,可引起嚴重的肺炎(如膿胸、肺部壞死等)、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與併發症,甚或導致死亡。任何人都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而我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和65歲以上老人,其中幼兒又以2- 5歲為主,1-5歲次之,其他高危險群則包括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慢性心臟或肺部疾病、腎功能衰竭、糖尿病、癌症、沒有脾臟、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接受化學治療、腦脊髓液滲漏的人。

◎認識疫苗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PCV13)是一種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內含13種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23F)。
 
◎建議接種時程

  • 嬰幼兒:接種3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如為高危險群對象出生滿6個月增加接種1劑。
  1. 出生滿2個月
  2. 出生滿4個月
  3. 出生滿12-15個月
 
  • 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時程如下:
  1. 從未曾接種過PCV13、15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5)及PPV23:先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機構住民、洗腎患者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劑PPV23。
  2. 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可接種1劑PPV23,與前劑PCV13或PCV15應間隔至少1年者(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
  3. 曾經接種PPV23:可接種1劑PCV13,與前劑PPV23應間隔至少1年。
 
  • 19-64歲IPD高風險對象:接種1劑PCV13及1劑PPV23,接種時程如下:
  1. 從未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應先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1劑PPV23。
  2. 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且間隔至少8週:可接種1劑PPV23。
  3. 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可接種1劑PCV13。
 
  • 如已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代表已經完整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無需再接種PCV13及PPV23。
 
  • 成人(19歲以上)IPD高風險對象定義:
  1. 脾臟功能缺損。
  2.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
  3. 人工耳植入。
  4. 腦脊髓液滲漏。
  5. 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
    ※IPD高風險對象之ICD code參考表

◎現行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計畫/作業:
擴大推動65歲以上民眾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計畫
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作業

◎接種禁忌
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過敏(包括白喉類毒素)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注意事項
  1.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 為預防並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注射後應於疫苗注射單位觀察至少15分鐘,無任何不適症狀後才離開。
  3. 接種後常見可能發生注射部位局部反應包括酸痛、紅斑、溫熱感、結塊,以及發燒、全身性疲倦、肌痛等,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做進一步的判斷與處理,並通報當地衛生單位。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