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房、平等對待



  大家還記得,民國83年一位因車禍接受輸血而導致感染愛滋病毒的國小學童嗎?因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致感染者的身分曝光,又因為民眾對於愛滋病傳染途徑的錯誤認知,而導致該名學童的同班同學,全部集體轉學,使得全班只剩下他一個學生,造成其幼小的身、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試想感染愛滋病毒並不是其所願,而他與他的家人卻必須默默接受社會異樣的眼光,為此事件,當時該地社區皆動員起來,大街小巷辦理無數場愛滋病防治衛教宣導,為的就是讓民眾了解愛滋病毒並不會經由日常生活的接觸或蚊蟲叮咬而感染,經過社區大眾共同的努力,當地居民終於改變了原來敵對的態度,給予接納與關懷,而該名學童的同班同學也都陸續轉學回來,以實際的行動表達對他的支持,使得他的青春記憶得以走出陰霾,邁向陽光,勇敢面對未來。
  據了解,台灣關愛之家原在北縣某社區居住,居民並無排斥且相處融洽,但因場地太小,房東賣屋,才由善心人士贊助提供文山區此住屋地點。日前報載,該家遷駐北市某社區引起居民抗爭,不少居民擔心遭到感染而群起抗議要求遷離,而日常媒體新聞中,亦常見與病患接觸的人幾乎全副武裝,戴口罩、帽子、手套以預防傳染,或擔心遭蚊蟲叮咬而傳染,這些都是過度的反應也無助於感染的防止,此次居民抗議行動衛生署亦深切的關注,並期待能理性溝通圓滿解決。
  由於社會大眾對愛滋病友的歧視與排擠,導致部份愛滋病友之家屬或鄰居,不願接納他們,而這樣的歧視與排擠,往往來自於人們對愛滋病人的誤解及對其感染途徑的錯誤認知。其實,愛滋病毒之主要傳染途徑為:性行爲傳染、血液傳染及母子垂直傳染,並不會經由空氣、飛沫傳染,愛滋病毒也不會經由未損傷的皮膚侵入人體,因此輕吻,蚊蟲叮咬以及日常生活中像是牽手、擁抱、共餐、共用馬桶、游泳、上課等都不會傳染愛滋病毒,因此與感染者共同生活、比鄰而居,更不需擔心被傳染。
  環顧世界各國,均鼓勵愛滋感染者回歸家庭,回歸社區。感染者如果發病,本署已指定了32家醫療機構專門收治,對於未發病的感染者,只要按時服藥,可將身體免疫力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避免發病,可與正常人無異的過日常生活。對於一時尚未被家人接納未發病的感染者,關愛之家等民間團體願意提供安置場所,讓感染者有一個暫時安身立命的家,亦應予以支援與鼓勵。
  所以,衛生署再次誠摯的呼籲感染者的家人應接納感染者,給予最大的支持,不要讓感染者無家可歸。更請社會大眾對一時無法為家人接受的感染者,不要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及空間,使他們能獲得社會更多的照顧及關懷。除了透過民間團體無私的奉獻外,更需要社會大眾、社區居民一齊來為愛滋防治努力,促使愛滋病友獲得真心的關懷、平等的對待及自由的生活空間。

 

發佈日期 200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