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藉由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鼠疫如未經治療其致死率為30~60%。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
鼠疫主要透過受感染的跳蚤叮咬傳播。另外,接觸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組織,或吸入肺鼠疫病人的飛沫,也可能感染。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
鼠疫主要有三種類型: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性鼠疫。腺鼠疫最常見,肺鼠疫傳染性極高,可人傳人,敗血性鼠疫則會引起嚴重的全身性感染。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
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寒顫、頭痛、不適、虛脫及白血球增多。腺鼠疫會伴隨淋巴結疼痛及發炎,肺鼠疫則會有咳嗽、呼吸急促。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
有多種抗生素可用於治療鼠疫,及早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治療時間建議持續10-14天。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
最主要為避免被跳蚤叮咬,並避免直接接觸具感染性之組織及暴露於肺鼠疫病人活動地區。
防止囓齒類動物進入住屋並避免接觸及處理其死屍,如發現該類動物屍體須報告衛生當局。定期調查囓齒類動物之族群,並清除鼠類及蚤類。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址:www.cdc.gov.tw;防疫專線:1922(提供疫情通報、傳染病諮詢、防疫政策及措施宣導)。
最後更新日期 202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