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原

腸道寄生蟲的病原體包括原蟲和蠕蟲兩類,其中常見原蟲感染如阿米巴痢疾、梨形鞭毛蟲及隱胞子蟲等。蠕蟲感染如蛔蟲、鉤蟲、鞭蟲、蟯蟲、中華肝吸蟲及絛蟲等。

傳染方式

(一)腸道寄生蟲感染人體之方式依其病原種類有所不同,大致上可區分為腸胃道(經口食入,如蛔蟲、鞭蟲、肝吸蟲、絛蟲及痢疾阿米巴原蟲等)或經皮膚穿入(如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等,經由污染泥土中的鉤蟲幼蟲穿入皮膚而感染)兩種途徑。
(二)大多數的腸道寄生蟲係經由口部進入人體。寄生在人體腸道的的成蟲所產之蟲卵隨糞便排出後,直接污染或經由施肥間接污染土壤及栽種的蔬菜、瓜果或水源等。不良的飲食或衛生習慣,如生吃、生飲、飯前便後不洗手等,均可使蟲卵經口食入而遭感染。
(三)肝吸蟲及絛蟲的生活史需要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支持,經由生食帶有寄生蟲幼蟲之豬肉、牛肉或魚肉等而遭感染。

臨床症狀

(一)腸道寄生蟲病的症狀依病原種類有所差異,感染一般線蟲(如蛔蟲、鉤蟲、鞭蟲等)可能出現包括腹部不適、腹瀉、嘔吐、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如體內有大量感染,更可能造成腸道阻塞、貧血、膽管阻塞及發炎等併發症,蟯蟲感染可能發生食欲不振、失眠、煩躁不安及肛門奇癢等症狀。
(二)90%的痢疾阿米巴原蟲感染者沒有症狀,但可能仍因間歇性地排放蟲體而感染別人,另外10%的感染者原蟲可能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引發腸道症狀,輕微者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或便秘,重者伴隨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此外,也可能發生次發性腸外感染,其中以肝膿瘍最為普遍,更甚者為肺膿瘍或腦膿瘍等。
(三)絛蟲感染常見症狀包括不明原因腹痛、食欲降低、噁心、營養失調及體重減輕等症狀。豬肉絛蟲蟲卵可於小腸孵化,進而移行入身體或內臟的組織,因而造成囊尾幼蟲症,囊蟲最常見的位置在皮下組織及肌肉,產生的症狀可能不顯著;但若囊蟲感染到腦部、眼睛或脊髓則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四)中華肝吸蟲輕度感染者症狀不明顯,多數病例表現為慢性過程,感染後逐漸出現食慾不振、無力、上腹部不適、腹瀉、腹脹、消化不良、右上腹痛和肝臟腫大等。蟲體數量多時可引起膽道阻塞、膽管炎或黃疸。亦有長期感染發生膽結石、甚至肝硬化或癌症等案例。

預防方法

(一)不生食(包括蔬菜、豬肉、牛肉及魚肉等),水果瓜類需用水洗淨後再食用。
(二)飲用水需經煮沸後飲用才安全。
(三)注意個人衛生,勤剪指甲,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
(四)不隨地大小便,不用新鮮糞便施肥;糞便應經化糞池處理,避免污染水源。
(五)幼兒園及國小學校應定期辦理寄生蟲檢查,及早發現病童,並給予驅蟲藥治療。
(六)出現疑似腸道寄生蟲感染症狀,請主動至醫院接受檢驗與治療。
(七)腸道寄生蟲的病患大多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但卻仍具有傳染力,且因蟲卵會隨糞便間歇性排出,故僅篩檢一次可能無法檢出,建議定期篩檢及治療。

UpdateTime 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