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特定疾病對象接種參考


  • Q7.1.1 高風險慢性疾病患者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可。因應國際接種建議調整,自114年10月1日起調整COVID-19疫苗公費對象為10類對象,包含滿6個月以上高風險對象,需符合下列條件:
  • 高風險慢性病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 具有糖尿病、慢性肝病(含肝硬化)、心血管疾病(不含單純高血壓)、慢性肺病、腎臟疾病及免疫低下(HIV感染者)等疾病之門、住診紀錄之病患。
    • 無法取得上開疾病之門、住診紀錄,但經醫師評估符合。
    • BMI≧30。
  • 罕見疾病患者(健保卡內具註記或持相關證明文件者,疾病代碼請逕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並以該署最新公告為準)。
  • 重大傷病患者(健保卡內具註記或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紙卡者)。
  • 具有結核病、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之患者,經醫師評估符合者。
 
  • Q7.1.2 高風險慢性疾病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安全嗎?會有甚麼副作用?
高風險慢性疾病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其安全性及副作用狀況與一般人一樣。由於高風險慢性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易併重症,國內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超過80%以上皆具慢性病史,而接種COVID-19疫苗是預防COVID-19的最有效方式,建議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儘早接種COVID-19疫苗,以有效降低重症發生風險。

 
  • Q7.1.3 癌症患者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可以。罹患癌症的病人會增加感染COVID-19且導致嚴重疾病的風險,建議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儘早接種疫苗,以有效降低重症發生風險。
 
  • Q7.1.4 乳癌等患者使用荷爾蒙治療,需要停藥再去接種COVID-19疫苗嗎?
不需停藥。對於注射後發生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作用機轉是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導致血小板低下,接種疫苗與荷爾蒙治療不會交互影響。
 
  • Q7.1.5 對於行動不便或臥病在床的長者或高風險慢性疾病患者,如何接種疫苗??
針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且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等比較需要特別服務的民眾,各縣市有提供到宅接種等服務。若有相關需求,請洽詢居住所在地縣市之衛生局(所)。
 
最後更新日期 2025/9/26
  • Q7.2.1 腦中風患者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
可以。腦中風患者多合併共病症(如心血管疾病等)且年紀較大,其感染COVID-19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並可能使原本慢性疾病惡化,且增加死亡機率,而接種COVID-19疫苗是預防COVID-19的最有效方式,建議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儘早接種COVID-19疫苗,以有效降低重症發生風險。
 
  • Q7.2.2 有腦血管栓塞病史患者,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後產生的罕見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目前研究顯示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的機轉不同。
此外,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COVID-19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及死亡機率,依據英國大型研究顯示,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中風及其他動脈栓塞疾病機率逾兩成(20~27%),也可降低靜脈栓塞疾病發生,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者仍可接種疫苗。若過去的腦血管栓塞疾病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建議與醫師討論後評估是否接種。
 
  • Q7.2.3 發生腦中風之後多久才可接種COVID-19疫苗?
患者在剛發生腦中風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穩定後再接種。
 
  • Q7.2.4 腦中風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前,需要停用或調整抗血栓藥/抗凝血藥嗎?
由於COVID-19疫苗接種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因藥物影響凝血功能而造成較高機會之肌肉內血腫,但由於接種疫苗之好處仍高於肌肉內出血或血腫之壞處,因此,使用此類藥物並非接種疫苗的禁忌症。若為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建議無需特別停藥;若為服用抗凝血劑,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調整用藥。
 
  • Q7.2.5 腦中風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後,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嗎?
接種疫苗後應注意事項跟一般人相同。若有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 2 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腦中風學會(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2&news02=113261976660d02093a6e09)
最後更新日期 2025/9/26
  • Q7.3.1 為何建議透析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
由於透析患者因醫療需求必須頻繁出入醫療機構,且多合併多重共病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本身免疫功能差,感染COVID-19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20倍;感染COVID-19後亦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死亡率亦高於一般人10倍。而接種COVID-19疫苗是預防COVID-19的最有效方式,建議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發生風險。
 
  • Q7.3.2 透析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後的副作用會比較嚴重嗎?
接種後的免疫反應副作用跟一般人相同。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透析患者接種後有較高特定的嚴重副作用。由於透析患者感染COVID-19後易併重症,而接種COVID-19疫苗是預防COVID-19的最有效方式,建議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發生風險。
 
  • Q7.3.3 透析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前、後需要吃退燒消炎藥嗎?
接種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退燒止痛藥;接種後,48小時內可能發燒或肌肉痛,建議可於接種時諮詢醫師,評估使用退燒止痛藥緩解不適。
 
  • Q7.3.4 透析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要多喝水嗎?
由於透析患者大多無尿,需要限水,因此並不需要多喝水。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腎臟醫學會(https://www.tsn.org.tw/hemodialysis_covid19_detail.html?id=4d4766eb-2fda-48d6-b140-0ea470d8ee04)
最後更新日期 20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