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原 

Rickettsia prowazekii。

流行病學

在生活衛生條件較差且受蝨子侵襲的寒冷地區較易發生。歷史上曾記載為戰爭和饑荒的伴隨物,歷史上幾次大流行均和戰爭、災難及衛生條件不良有關。地區性的傳染中心為墨西哥山區、中南美洲、中非、東非和亞洲的一些國家。

美國東部則有零星個案與飛鼠(Glaucomys volans)接觸而感染。臺灣地區於光復後未曾有報告病例。

傳染窩

人是傳染窩,且在二次流行期之間維持感染。另可能接觸到飛鼠而透過飛鼠身上的跳蚤感染,但不是主要的傳染窩。

傳染方式

體蝨(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因吸食流行性斑疹傷寒病患急性期的血液而受感染。受感染的蝨子會將立克次體隨糞便排出,且常於吸血時排出,人是經由揉擠蝨糞或壓擠蝨子經叮咬之傷口而感染,也有因吸入蝨糞中的菌體而導致感染的少數例子。再發性之流行性斑疹傷寒(Brill-Zinsser)病人會感染蝨子,並在受蝨子侵襲的地區引發新的流行。

臨床症狀

感染流行性斑疹傷寒的患者大部分有頭痛、畏寒、虛脫、發燒、肌肉酸痛和咳嗽的現象。

發病5至6日後全身會出現斑點,最初在身體軀幹上部,然後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但通常不會出現在臉、手掌及腳掌,通常約在發燒2週後症狀消失而恢復,若無特殊治療,致死率可達10%至40%。輕度感染可能無出疹現象,特別是在小孩子。

預防方法

  1. 戴防護手套或利用粉末噴灑器將殘留性殺蟲粉適當的間歇施用於適合體蝨孳生的處所及衣服上。
  2. 注意家戶衛生及加強個人衛生。
  3. 住於高危險地區的居民,應採取勤洗頭髮,將床單、被套等寢具用水煮沸殺滅蝨體及蝨卵等防護措施。對於易接受疾病侵襲的人,可採取在衣服上噴灑或浸潤殘留性殺蟲劑等防護措施。

潛伏期

1~2週,通常為12天。

傳染期

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人在發燒期或溫度回復正常後2~3天內血液中存在病原體可傳給蝨子,蝨子在吸血2~6天後會由糞中排出立克次體而傳遞,若蝨體被壓擠破碎則傳染期會提早。蝨子約在感染2週內死亡,但立克次體可在死亡的蝨子中存活數週。

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是非特異性的,感染後抵抗力可維持甚久。

UpdateTime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