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原

Mycobacterium leprae(痲瘋桿菌)

流行病學

(一) 對漢生病免疫性較低或毫無免疫性的人與漢生病患者長期接觸可導致感染漢生病,臺灣目前每年新發生病例約為10例左右。

(二)臺灣病例概況:

臺灣於2009、2010及2011年確定病例分別為7、5及5例(共17例),登記在案人數(包括完治、完管及治療中管理人數)為1214、1183及1165,盛行率(以完治、完管及治療中管理人數,作為計算基礎)為萬分之0.53、0.51及0.50。我國漢生病盛行率已降至世界衛生組織消除漢生病之標準。

2020年確定病例之流行病學分布如下:

  1. 國籍別:本國籍2例;外籍勞工5例。
  2. 6例個案為多菌型,1例為少菌型。

傳染窩

主要是在人類,如人體之皮膚、末稍神經、鼻粘膜等。

傳染方式

目前僅知係長期密切接觸經由上呼吸道及破損皮膚傳染而來,真正傳染方式至今不明。

臨床症狀

早期症狀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斑塊、丘疹或小結節,患處感覺喪失;但在很早期時皮膚感覺可能是正常的。若延遲治療,晚期漢生病患者的身體會受到嚴重的侵害,造成患者失明、耳聾、爪形手、鼻樑塌陷、鬚眉掉落、獅面、肥耳、四肢潰爛、手足末端缺損等。
漢生病不痛不癢,多數麻木,無知覺,斑塊內無毛髮、不出汗、乾燥或有光澤,自皮膚抹片檢查,常可發現痲瘋分枝桿菌。

預防方法

  1. 確定病例鼻腔分泌物或污染物應終期消毒。
  2. 國外研究顯示BCG對接觸者有某種程度預防效果。

傳染期

未經治療之患者及復發之患者;使用藥物治療幾天後即失去傳染性。

潛伏期

最短2.5個月,最長可達40年,通常為2~5年。

UpdateTime 20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