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SARS 在全球肆虐,亦曾嚴酷地考驗著我政府機關在防疫動員時的危機處理能力。因此,我國需要一座以疫災為主的防災中心,作為中央與區域、地方直接聯繫的作戰指揮據點;並藉由完善的軟硬體功能與暢通的聯絡通訊系統,建構完整的資訊平台,以提供決策者完整的災情及資源訊息。期望在這套中央統一指揮系統之下,能夠有效地進行流行疫病、生物病原災害、反生恐及緊急醫療等災難應變。
有鑑於此,政府決定以疾病管制署七樓為基地,建置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ational Health Command Center, NHCC) ,結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生物病原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反生物恐怖攻擊指揮中心等功能,共同架構完整的防災啟動機制。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成功與否,除需要靠科技設備完善的環境與各種緊急醫療相關資訊的整合外,還必須有完整的指揮體系規劃。中心運作以美國緊急應變通用的指揮架構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為基礎,並參考 SARS 應變經驗,完成標準作業程序,作為未來國家衛生指揮中心運作之依據。
在運作架構方面,為地方、區域、中央三層式之規劃。當發生災情時,由各級衛生單位研判災情,提請縣市首長(地方)及行政院(區域、中央)決定啟動指揮中心之時機並指派指揮官。指揮官負責決定中心啟動層級及整體運作,另當災情趨緩獲得控制後,亦由指揮官提出建議,再交由縣市首長(地方)及行政院(區域、中央)做成解除決定。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建置於疾病管制署七樓,設有協調指揮中心、疫情中心、指揮官室、主任室、幕僚討論室、媒體訊息室、操作室、機房、電力室、檔案室、休息室及事務空間等,著重功能性與協調性的建立與運作,以期發揮指揮中心最大的效能。
為使指揮體系能發揮最大作戰能力,須透過高科技設備與暢通的網路環境,來傳達災情資料與分析決策資訊。未來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 將透過下列先進硬體設施,發揮最大指揮動能:
視訊會議 整合指揮中心視訊系統,以網際網路為媒介,透過50吋超大電視牆、電漿電視及視訊會議隨選功能,提供中央指揮官直接聯繫各區域指揮中心、衛生局、各部會或其他國家;區域指揮官亦可藉其與地方進行視訊連線會議。 |
|
媒體接收與衛星通訊 於重大災情發生時,可直接接收國內新聞台未剪接之衛星(SNG)訊號,提供第一手災情資訊,供戰情中心進行分析。未來也將透過消防署建立之防災專用VSAT衛星系統與現場指揮管理系統Client等設備,進行即時衛星連線與指揮。 |
|
通訊系統 整合指揮中心內部對外電話,透過網路電話閘道器,以網際網路、電信公眾網路作為媒介,並於各指揮中心建立熱線電話,以暢通連絡管道。 |
|
環控、AV設備 利用顯示設備,透過交換器將各單位所做出之決策資訊、外來的媒體訊息、視訊會議畫面等傳送至顯示設備,包括電視牆、電漿電視、觸控式電子白板、觸控螢幕及液晶觸控面板等,提供一個即時且動態的資訊操作環境。 |
|
硬體控制整合平台 提供管理者控制與管理視訊會議、視訊隨選、AV環控系統及網路等設備,並使用應用軟體監控系統,提供統一管理網站,於系統異常時主動通知管理者。 |
|
異地備援 建立備援環境,可在指揮中心遭受不可抗拒之外力而導致無法運作時,能夠即時提供並啟動另一備援環境,以維持正常運作。 |
資訊整合/(掌握災情 鉅細靡遺)
防疫災的戰爭也是一場資訊的戰爭,如能有效掌握、整合即時的災情資訊,便能打贏災害。因此,如何暢通資訊交換、建構完整的資訊平台,以提供即時有效的完整訊息,正是國家衛生指揮中心重要的整備方向。
資訊展現平台 提供跨部會之資料交流平台,彙整由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甚至民間機構團體所提供之相關資訊,並轉化為整體防疫災作戰指揮所需之整合性即時資訊,供指揮官做出正確的決策。 |
初期將以疾病管制署已建置之「疫情指揮中心電子看板系統」、「疫情處理地理資訊系統」與「SARS住院通報暨管理系統」等資訊架構為平台,針對目前重點監測之六種疾病(SARS、炭疽病、登革熱、流感、桿性菌痢疾與結核病)、生物恐怖戰、以及醫療、後勤資源等資訊,作為指揮決策系統之基礎;未來將逐步完成各項防災害專用資訊軟體的開發與建置。
決策支援分析軟體 提供資料分析人員或指揮官等決策者使用,藉由spotfire優異的資料分析功能,可在第一時間內將歷史資料或各地傳回災情資料,轉變成有意義的資訊。 會議運作暨追蹤考核管理系統 提供指揮中心會議運作之主動通報與追蹤考核等相關機制,迅速掌握相關單位處理情形及進度,達成通報、追蹤、考核、管理等完善整合機制。 |
這是一個全民防疫防災的時代,我們將運用先進的科技技術、暢通的交換機制及完整的資訊平台,建構出具「行動力、整合力、創造力」三位一體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準確且有系統地執行疫情與災害應變工作,有效地守護人民的安全與健康。
如欲取得更多相關資訊,請連絡:
防疫專線:
1922或 0800-001922 (全年無休免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