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日本腦炎係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有症狀者通常一開始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症狀輕微者的臨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或不明原因發燒,嚴重者,則出現意識狀態改變、全身無力、高燒、局部神經障礙(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候群(Parkinsonism,因錐體外系統功能受損,而有面具樣臉、齒輪狀僵直、舞蹈手足徐動症)、神智不清、對人時地不能辨別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其產生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不正常肌張力、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腦神經及錐體外系統異常的神經功能缺損等。精神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小孩。
日本腦炎與腸病毒、腮腺炎病毒、黴漿菌、皰疹病毒及其他病毒引起的腦炎及腦膜炎不易鑑別,需要以病毒的培養或分子生物學、血清學檢驗協助診斷。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由黃病毒科(Flaviviridae)下,黃病毒屬(Flavivirus)中的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引起。
三、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發生在北起西伯利亞、日本延伸至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之間的西太平洋諸島嶼,及由韓國至中國、尼泊爾、中南半島、印度、斯里蘭卡之間的東亞地區。臺灣流行概況如下:
(一)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至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至7月。
(二)1967年發生率與死亡率居歷年之冠,通報病例數達1,024例,其中確定病例273例,死亡206例。當年通報病例及確定病例的10萬人口發生率分別為7.66和2.04,10萬人口死亡率為1.54。
(三)1968年實施全面幼兒日本腦炎預防接種以來,病例逐年減少。近10年(2013至2022年)通報病例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04至2.14,確定病例發生率則為0.07至0.16。
(四)依據衛生統計資料顯示,1956至1966年通報病例中,81.4%為0至9歲,15.2%為10至19歲。而自1998年以來,九成以上的確定病例年齡在20歲以上,臺灣日本腦炎病例轉以成人為主。主要原因可能有二:(1) 實施全面幼兒日本腦炎預防接種;(2) 鄉村都市化,養豬戶集中化等,使人與病媒蚊接觸機會逐年降低,導致高年齡層易感性宿主增加。
(五)臺灣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主要為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流行初期利用動物→蚊→動物的方式傳播,當流行範圍擴大後出現動物→蚊→人的途徑。臺灣以豬為主要的增幅動物(amplifying animal),豬將病毒增幅後開始人的流行。1999至2007年臺灣南部豬隻日本腦炎血清抗體監測結果發現,每年都大約在豬抗體陽性率超過50%之後1至2週,出現當年流行季的首例確定病例。
(六)各縣市均曾有確定病例發生,流行地區遍及全臺灣,惟均為散發病例。
(七)臺灣病例概況:詳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四、傳染窩(Reservoir)
流行期的傳染窩以豬、鳥類為主。但是非流行期病毒越冬的機制則尚未完全瞭解,可能由帶病毒的蝙蝠、爬蟲類、兩棲類或殘存的蚊卵或成蚊,把病毒帶過冬天後再開始新的流行期。
五、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日本腦炎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臺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豬、鳥類及許多動物因被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而未帶病毒的病媒蚊則在叮咬正處於病毒血症期(viremia)的動物時受到感染。
六、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通常為5至15天。
七、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日本腦炎之傳播須經由具有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且日本腦炎病毒在人體內病毒血症的濃度低、時間短,所以病人的血液中通常測不到病毒的存在。
臺灣的病媒蚊感染來源大部分來自豬,蚊子一旦被感染則終生具感染力。豬及鳥類的病毒血症期通常為2至5天,但在蝙蝠、爬蟲類及兩棲類,尤其是在冬眠時,期間可能延長。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通常小孩及老人感染後較容易發生臨床症狀,其他年齡層則較多為不顯性感染。在高流行地區由於輕度感染或不顯性感染很普遍,一般成人大多對當地病毒株已有免疫力,易感染者主要為小孩。
九、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請參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
十、檢體採檢送驗事項(Specimens taking and transportation)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日本腦炎屬於第三類傳染病,應於一週內完成通報,並採集檢體送驗。檢體採檢送驗事項相關資訊請參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檢體採檢手冊」,與「衛福部疾管署全球資訊網首頁之檢驗(傳染病檢驗資訊與規定)」項下資料。
十一、防疫措施(Measures of control)
(一)預防方法
1、日本腦炎預防接種:全年提供疫苗接種。
2、對民眾宣導有關疾病傳播及預防病媒蚊叮咬的方式。針對往年病例發生地區之民眾,加強辦理衛教宣導及教育講習。
3、病媒蚊防治策略
(二)病人、接觸者及環境之處理
(三)流行期進行醫療院所訪視,提升醫護人員通報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