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致病原

Rickettsia typhi。

流行病學

地方性斑疹傷寒遍布全世界,以亞熱帶和熱帶地區較多,主要發生在有大量老鼠存在,且人與鼠居住在同棟或鄰近的建築物之地區,季節性高峰出現在夏末及秋天。臺灣屬於散發病例。

傳染窩

鼠類和一些小哺乳類動物。在自然界以「鼠-蚤-鼠」的循環方式維持傳播,此時鼠為傳染窩(通常為Rattus rattus和R. norvegicus),但在老鼠為不顯性感染。在臺灣傳染媒介為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或是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此兩種蚤寄生於貓、狗、家鼠身上。

傳染方式

具傳染性的鼠蚤(通常為Xenopsylla cheopis)在吸血時排出立克次體而污染了叮咬部位或其他新鮮的皮膚傷口。偶爾也有因吸入乾了的蚤糞而感染的病例。小袋鼠、貓和其他野生或家中動物均可受感染且具有自限性,但這些動物可傳送具傳染性的蚤類給人。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也是一種可能的媒介。

臨床症狀

感染地方性斑疹傷寒的患者大部分有頭痛、畏寒、疲勞、發燒、肌肉酸痛和出疹等現象,但是症狀都比流行性斑疹傷寒溫和。50%-80%病患會有出疹情形,約在發病第5天出現,並會持續1-4天,先出現在軀幹,然後向周圍擴散,但很少出現在手掌及脚掌。大多數患者可自行康復,但部分個案可能會有嚴重症狀,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與腦等器官的傷害。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等併發症可能會發生,但不常見。

預防方法

1.進行蚤類防治:

(1)隨時注意家中貓狗等寵物的健康,預防跳蚤上身。如發現家中貓狗等寵物有蚤類寄生,建議諮詢獸醫師之協助,或依獸醫師指示施用除蚤藥物。

(2)在鼠穴入口處及鼠徑上灑佈殺蟲粉劑(如合成除蟲菊精類、有機磷劑或氨基甲酸鹽類)等以滅蚤,滅蚤後再施行滅鼠。

(3)注重居家環境及個人衛生。

2.進行鼠類防治:居家防鼠的三不政策

(1)不讓鼠來:封住屋子周圍之老鼠洞及所有空隙,以防止老鼠進入屋內。一般房屋的門窗必須裝有金屬紗網或鐵柵,其孔徑不可超過一公分。如果木質門戶下被鼠咬囓,應加裝鐵片覆蓋。

(2)不讓鼠吃:將食物與飲水收藏於適當的封閉容器內,以免引來老鼠覓食而造成污染。含有食物的垃圾不可隔夜置放,如果無法馬上丟棄,應該將垃圾桶加蓋以免引來老鼠。食具與廚具應於使用完畢以後儘快清洗,並保持廚房與居處的清潔。時常清洗住家地板。

(3)不讓鼠住:住家附近盡量不要堆積雜物,而屋內陳設應力求簡單,經常保持清潔;天花板、夾壁及地板等應盡量避免具有夾層或縫隙,以免供給老鼠躲藏與築巢的處所。

潛伏期

1~2週,通常為12天。

傳染期

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一旦感染蚤體,則可在蚤體中終生存在(約可長至一年)。

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無特異性,一旦得病後即具有終身免疫力。

最後更新日期 201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