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種新興急性傳染病,於2011年首次由中國大陸報導,是2009年開始於當地流行的不明原因發燒性疾病,之後經實驗室檢驗證實是由屬於白纖病毒(Phenuivirudae)科的新病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導致。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SFTS主要是經由蜱蟲叮咬感染,潛伏期約7至14天,患者發病後第一週多數有發燒、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等特徵,亦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等症狀,並會有出血傾向;發病後第二週可能導致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第三週多數患者走向復原病程,少數重症患者則可能死亡,致死率約5~15%。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人類主要是經由帶有帶病毒之蜱蟲叮咬而感染,但有病例報導,可透過直接接觸急性期、末期或死亡病患之血液或體液(脊髓液、氣管抽取液等)或呼吸道飛沫顆粒而導致感染。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由於蜱蟲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在流行地區或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有可能會被帶病毒的蜱蟲叮咬感染;高風險族群為從事農作者及年老族群。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1. 避免暴露於蜱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必須接觸草叢環境時,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
  2. 戶外活動結束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蜱蟲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注意居住周圍環境,請勿接觸鼠、不明來源的寵物或野生動物。
  3. 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儘速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地將蜱蟲摘除,避免其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使用肥皂沖洗叮咬處,即可降低感染的機會。
  4. 如有出現疑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蜱蟲叮咬史、流行疫情地區戶外活動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活動史,以供醫師診斷參考。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目前無特定的治療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如有發現蜱蟲叮咬並出現疑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蜱蟲叮咬史、流行疫情地區戶外活動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活動史,以供醫師診斷參考。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通報個案須留置單人隔離病室治療,如檢驗後陰性排除則解除隔離;確定病例於症狀改善或消失,且連續2次血清檢體PCR檢驗結果呈現陰性(需間隔24小時),始得解除隔離。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
臨床醫師如發現符合臨床症狀及相關旅遊史、活動史之病人,可至傳染病通報系統之第四類傳染病項下通報。
最後更新日期 20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