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屈公病是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最後更新日期 2019/6/4
屈公病毒感染者多數有症狀,包含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約70%患者有,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約半數的患者會出現),且可伴隨結膜炎、腹瀉、畏光等非典型症狀,症狀持續約3至7天。
最後更新日期 2022/3/7
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之風險族群。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屈公病是由病媒蚊傳播的疾病,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臺灣以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
最後更新日期 2019/6/4
被病媒蚊叮咬感染屈公病毒至發病的期間稱為潛伏期,介於2至12天,通常為4至8天。屈公病病患在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期間,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也就是可傳染期,此時如果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2至9天後,便此病媒蚊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時,就可將病毒傳播出去。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屈公病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近幾年,由於經貿發展及人口遷移等因素,流行地區已逐漸擴大,目前屈公病疫情已擴展到亞洲、非洲、歐洲及美洲超過110個國家。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如果要前往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
  1. 應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避免病媒蚊叮咬。
  2. 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藥劑,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另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
  3. 從屈公病流行地區入境臺灣後請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發燒、頭痛、出疹、關節疼痛及肌肉痠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利於醫師診斷。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屈公病是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無選擇性,一旦有屈公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屈公病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屈公病的症狀,除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降低屈公病毒於社區傳播的可能。
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包括:
  1. 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可掛蚊帳或使用補蚊燈,避免蚊蟲叮咬。
  2. 平時應養成清除容器內積水的習慣,澈底落實「巡、倒、清、刷」,以避免積水容器變成病媒蚊的孳生源。「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回收清除。「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刷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3. 平日至市場、公園或菜果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藥劑。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對於感染屈公病的病患,目前無特定之抗病毒藥物可供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如臥床休息、輸液供應,優先使用acetaminophen或paracetamol等藥物舒緩病人的疼痛與發燒;避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以免引起腸胃道副作用和其他副作用如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等。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與暴露史,利於醫師診斷!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1. 感染屈公病民眾,發病期間要待在蚊帳內或室內避免蚊子叮咬造成更進一步傳染;住處應加裝紗窗、紗門,病人應睡在蚊帳內,如離開蚊帳或至室外時應噴灑政府主管機關核可防蚊藥劑。
  2. 配合防疫單位的疫情調查及進行孳生源清除、化學防治噴藥等防治作為。
  3. 在固定的醫院診所就醫,以利診治及通報,並請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多休息多喝水。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
感染屈公病是否需要住院,將由醫師專業評估,若醫師認為有住院治療需要,在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的患者,只需做好防蚊隔離,如使用蚊帳或防蚊藥劑,並不需要強制隔離。此外,經地方政府衛生局基於公衛防疫需求評估後,認為有住院防蚊隔離必要者,亦請配合衛生局之防治作為。
最後更新日期 2023/2/23